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专题专栏 > 作风建设 > 正文内容

情系“三农”优服务真抓实干惠民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4 16:38  来源:

    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支持。安康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三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安康实际,充分履行职责职能,围绕“壮大劳务经济、培养支柱产业、实施技能培训、完善社保体系、强化监察维权”五个方面扎实推动农村工作各项改革和创新,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劳务收入是目前广大农村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扩大有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规模,是稳步提升劳务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安康市人社局通过实施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社会联动方式,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组织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跟踪服务体系、信息网络服务四大体系,做实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着力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每年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及各类大型职业介绍活动近百场次,搭建起了良好的交流求职平台。继续巩固和拓展省外、境外劳务安康市场,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协作,先后和江苏省南通安康市签订了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疆乌鲁木齐建立了对口劳务输出地合作关系,各县区也有针对性的与劳务输出集中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为跨地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和指导,推动劳务输出朝着组织化、有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安康市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保持在60万人,每年能创劳务收入近百亿元。在扩大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同时,制定出台了《安康市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并抓好贯彻落实。通过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园区、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与万众创新有序对接“7个行动计划”,实施降低创业门槛、落实税费减免、强化金融服务、园区孵化带动、优先用地安排、提供住房社保人才支持“6项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安康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达到3.4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26万个,带动就业10万人。紫阳县、平利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

    二、本土产业是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稳定器”,加强各类就业基地建设,是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撑。安康市人社局用活用好各类政策,在安康市大力推进基层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实现了安康市创业就业工作从无形到有形的重大转变,“孵化基地、社区工厂”已经成为安康创业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由人社部门牵头,安康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共计33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7家,县区级24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027个,成功孵化小微企业497个,直接带动就业1.2万余人;探索建立了以平利县为代表的“社区+工厂”就业新途径,有力促进了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创业就业新模式”,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工厂72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700余个,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对平利社区工厂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对全市社区工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草拟并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关于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大力兴办社区工厂。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强化免费技能培训、加强融资服务、落实税费减免,做强纺织加工项目、利用本地资源做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发掘民间传统工艺,进一步培育农村支柱产业,使广大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增加就业稳定性和劳务收入。计划到2020年底,全安康市培育社区工厂300家以上,吸纳就业2万人以上,实现年产值15亿元,力争每一个移民搬迁社区或农村人口集中区都有一家以上的社区工厂。 

    三、劳动技能是农村劳动力提高求职成功率和增加待遇水平的“敲门砖”,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是切实提升农村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安康市人社局始终把职业培训摆在突出的位置,已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终身、适应劳动者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围绕富硒食品、秦巴医药、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积极打造紫阳修脚、平利茶艺、岚皋美食、汉阴小吃等培训品牌,积极推进技能培训进企业、进农林园区、进移民安置小区活动。把所有具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实施全员免费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使一大批劳动者完成凭力气吃饭到靠技术吃饭的转变,提高稳定就业性。紫阳县技能培训注重加强政校企合作,以修脚足疗培训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技能精准脱贫路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群众稳定就业增收。由人社部门扶持的紫阳县修脚师郑远元已在全国开设800家连锁店,年产值8亿元,带动就业上万人。紫阳模式相继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等主流媒体报道。在抓技能培训的同时,深度挖掘和调动县镇村及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对安康本土民间泥水匠、木匠、篾匠、藤编、酿酒、根雕、刺绣、奇石、特色小吃制作等传统手工制作的能工巧匠,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了安康市能工巧匠电子信息库。近几年,全市组织开展的免费职业培训保持在每年2万人左右的规模,累计挖掘培育能工巧匠8800名。

    四、社会保险是广大农村居民解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免除后顾之忧的“安全网”。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社会保险待遇根本保障。安康市人社局以推进社保卡发放应用为抓手,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统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在石泉县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用社保卡试点,由参保群众自主选择服务银行,实现了参保登记、资格认证、保费缴纳、待遇领取、信息查询“五个不出村”,社保卡发行应用“石泉模式”在全省得以广泛推广,受到人社部督导组充分肯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康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恒口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4个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试点镇之一,已有298名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积极引导和督促广大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全安康市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9.32万、14.8万、10.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8.93万人,参保率98.87%,待遇发放率100%

    五、劳动监察是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使他们体面、放心工作的“保护伞”,建立完善劳动保障机制,是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重要基础。安康市人社局着力完善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好劳动维权服务。建立了联席会议、工资保证金、定期督促检查、重要时期日报告、领导轮流值班接访、行业监管负责等工作制度。印发实施了《安康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实施办法》《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被省人社厅在全省推广。工作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特别是强化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收取押金等违法行为,积极营造良好的用工氛围。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安康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在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兑付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安康市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建立健全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抓点示范”市。安康市劳动监察支队连续四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安康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长效机制,畅通裁审衔接渠道,逐步统一裁审标准,有效提升了裁审水平。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在全市建成企业调委会308个、镇(街道办事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61个,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基本做到了出现矛盾争议,及时化解处理,有效的防止了矛盾的激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