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大机制”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石泉县积极探索建立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相关的体制机制,坚持践行“统分结合、按需培训、订单定向培训、就业良性互动”四大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统分结合机制。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制”制度和当前脱贫攻坚战略要求,建立由县人社部门统筹抓总、县职教中心负责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教育、各职业培训机构负责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县扶贫局负责“雨露计划”培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县供销联社负责电子商务培训,县文旅局负责涉旅人才培训,各镇村组织人员的“分工负责、长短结合、分层分类”培训工作机制,确保实现“职业教育一个不少、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一个不闲”。
建立按需培训机制。根据群众需求,对有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需求的劳动力,采取送技能上门服务、在镇村设立培训点等办法就近就地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劳动力到培训机构驻校培训,实行“三包两免一补”政策;对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时季节和种养需求,采取因时因地分季分段进行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者,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
建立订单定向培训机制。通过政府搭台、精准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培训合格推荐安置到企业就业,确保培训后就业率。县人社局委托培训机构与远元集团江苏分公司签订订单式合作协议,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技能培训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服务+培训+就业”一条龙,切实为劳动者增收提供了技能保障,有力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增收。
建立就业良性互动机制。灵活政策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激活技能培训“乘法效应”,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劳动者就业增收”良性互动。一是结合农村产业发展,依托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基地、产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扎实开展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兴桑养蚕、黄花菜种植等职业农民培训,相继建立18家种植、养殖产业实训基地。对于贫困劳动力的长效产业发展,要求“土”专家、技术能手到田间地头开展上门服务培训,无最低课时数要求,使贫困户学会为止,增强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的能力,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结合工业经济发展,依托工业园区、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创新并扎实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既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更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促进了他们就业增收脱贫。三是大力促进农村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扎实开展以贫困劳动力为主的创业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风融入到课堂中,从思想上激发贫困劳动力脱贫动力。
截至目前,今年共组织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42期 950余人,以修脚师、月嫂、养老护理员为主,其中修脚师培训20期800余人;月嫂9期372人,培训后就业500余人。开展贫困家庭种养大户创业培训4期,培训114人。为新社区工厂及企业开展岗前培训790人,实现培训及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