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陕西安康开展线上技能培训小记
3月3日,家在安徽蚌埠的国家创业培训师项清老师,相隔千里,欣然受邀,为安康紫阳参加线上创业培训的学员授课。3月4日,资深母婴培训师杨西茹老师通过钉钉直播平台,在北京为安康康嫂学校组织的月嫂培训班学员讲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中小学生的网课、成人的线上培训如约而至。面对线上培训这一新模式、新事物,特别是还要兑现落实补贴资金,如何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如何让参训学员真学学懂、让企业减负增效、让财政资金不白花,这是组织管理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康市在率先启动线上培训后,始终秉承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完善,努力把虚拟空间的培训做实做细,把为企为民的好事办好办实。
指导到企业 跟踪进课堂
2月9日,安康市人社局制定出台了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条措施,其中明确“支持停工期、恢复期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培训,按规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职工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给予企业每人800-1000元的培训补贴。”2月10日,市人社局成立工作专班,迅速深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和调研,主动与企业、培训机构商议沟通。2月14日,安康第一个线上技能培训班——万家集团房产经纪人培训班利用“钉钉”直播软件顺利开班,负责市级培训的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加入班级,随时掌握了解培训动态,在那个培训班中,让蜗居家中很长时间的学员,似乎找到新生,每天准时打卡上课,课间互动频繁,课后交流积极,也极大增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信心。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瞬间这一新鲜事物广为人知,咨询政策的、申请开班的电话络绎不绝,工作人员都成了接线员。为管理有序、忙而不乱,安康市人社局及时从安康技师学院、部分培训机构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线上培训服务团,与工作专班混搭使用,对申请开班的企业和培训机构第一时间上门指导,一企一人跟踪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入每一个培训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好的做法快速分享。同时,注重利用线上培训的灵活性,注重兼顾参训学员工作、家庭的需要,灵活培训时段,经常晚上9点,我们管理员手机上还有十几个班级在线上课。
网络大平台 管理小班级
线上技能培训最大挑战是管理,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陌生的群体,参训学员是否足够自觉参加培训。对此,安康市采取大平台小班级的模式进行管理,将企业职工培训一个班控制在50人左右、创业培训一个班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管理员,负责每天督促上线打卡、课前点名,课后及时导出后台数据,查看学员观看视频直播的时长,对缺课学员及时预警,并协助讲师点评、收集作业。针对大型商场实行分级分类教学、连锁餐饮企业实行分店分工种教学,不搞大锅饭,提高培训针对性。同时,为增强学员积极性,要求企业开展线上培训必须举行开班仪式,企业老总必须做开班动员,给学员打气鼓劲。安康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万华参加了多个线上培训班开班仪式,他对学员讲的最多就是自律和坚持,要求学员注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特别是为人父母的学员,一定要给子女当好表率,要求子女怎么做的自己就怎么做,真正诠释什么是言传身教。
一端在深山 一端在省外
家住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广货街镇沙沟村村民成善民,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靠自学经营着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一直小打小闹,无法做精做优,以前的创业培训都在县城举办,老成因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得知县人社局开展线上创业培训,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通过参加线上创业培训,他基本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和要领,增添了创业信心。要保证线上培训的效果,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老师,老师水平高,学员兴趣就浓,在网络的另一端也能把学员紧紧吸引住。为此,安康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宽度和广度,注重挖掘各方面资源,与承训机构一道,在全国各地搜索优质师资、行业专家线上为参训的学员授课,让深处大山的学员接受到全国各地专家大咖们的指点,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
员工有归宿 企业有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企业长时间停产停业,员工不知道企业能不能挺得住,企业不知道复产后员工回不回得来,双方都着急。企业开展线上培训搭建了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在大灾面前,企业与员工通过线上培训频繁互动,让员工有了归宿感,增添了对企业的信心。同时,企业通过线上培训,把大家聚到一起,共同面对疫情,提升员工素质,练好企业内功,待疫情散尽,以崭新的姿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赢回顾客,夺回疫情带来的损失,让企业发展有了方向感。
安康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细致入微的指导服务,广大劳动者参加线上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3月5日,累计线上培训7724人,其中企业线上培训6296人,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1428人,贫困劳动力449人。疫情倒逼创新,线上培训就是逼出来的创新,唯有持续探索,从细微处着手,努力把这种企业欢迎、群众接受的新模式做优做精,才能让更多劳动者受教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