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人社局多措施做好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会议精神,汉滨区人社局按照“对上对标政策标准,横向比对数据信息,对下核实帮扶效果”的要求,紧盯就业、社保方面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以信息数据核实为重点,找差距、补漏洞、强督查、见实效,持续做实做细各项就业扶贫工作及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帮扶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和各项重点工作。
积极推进实名制台账的完善工作。把“对标补短”作为近期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围绕陕西省劳动力实名制登记管理系统、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就业扶贫台账及社保扶贫台账系统信息数据,通过集中会审、电话抽査、综合研判等方式,精准比对,找准找全短板和疑似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完善。
做好问题整改的跟踪与落实。对中省市历次脱贫攻坚检查发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和国家普查发现短板及疑似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回头望”,强化督查核实,完善佐证资料,确保整改销号。
精准做好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动员“四支队伍”力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再核实,对就业单位有变更的、因疫情灾情和其他原因暂时返乡在家的人员,要逐村逐户逐人摸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台账并按月报送人社局,人社局负责制定针对性措施,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对“零就业”的贫困劳家庭动力,确保每户提供3次及以上的岗位信息和帮扶服务。对无就业意愿的“零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建立帮扶档案,登记帮扶情况,由本人签字确认,做到就业意愿明、帮扶情况明,及时实现“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
加强推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返岗就业,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加大招聘会举办频次。收集整理区内和周边市县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对区域内无法外出和受疫情影响返乡待业的农民工,定期向他们推介企业用工招聘信息。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在建项目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加大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力度,继续推进苏陕扶贫协作,持续培育建设新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拓展本地就业,利用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好劳动力就业创业、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各项补贴政策。
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根据需求,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和以工代训等各类培训,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依托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积极对接省内外各重点技工院校,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鼓励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两后生”参加学制技能教育培训。
优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提供线上线下就业失业登记服务,失业人员可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办理,也可通过陕西省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平台“秦云就业”APP进行线上失业登记。持续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建立健全好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帮扶台账,掌握劳动力就业务工情况。按照省市要求,在800人(或300户)以上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专门公共就业服务站或窗口,统筹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帮扶的要求,不断提升就业扶贫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确定专门劳动保障信息员,向搬迁人员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按照省市要求,建立易地搬迁人员参保工作台账,及时办理各项业务,确保易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办理城乡居保业务。
做好全区贫困劳动力的动态监测工作。联系各镇(办)做好镇域内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动态监测管理工作,尤其要关注易地搬迁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的就业状况,每月将有变化的监测户情况报送人社部门。对出现“零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就业意愿、就业需求、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相关信息,精准推荐用工岗位,解决其就业问题。发挥好公益岗位兜底保就业作用,对就业确有困难人员,增设公益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