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时代新风貌的好专志
本人自1995年专事革命老区工作以来,对于地方志也就见寡闻孤了。但由于心系方志,平常只能是靠浏览一些史志网页,了解一点方志动态,此次得以捧读2012年3月出版的新编《安康市技工学校志》,感到极大的欣慰和鼓舞。这种欣慰和鼓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该志书展现了安康市技工学校自1979至2011年32年间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总结安康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体现出这所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结晶;二是在新一轮的地方志编修工作中,在陕西方志界,能够出现首部甚为难得的技工院校专业志,不仅丰富了我市地方志新内容,而且开创陕西省技工院校编写志书的先河,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作为混迹志界多年的方志人,感到十分高兴和欣喜!
在阅读《安康市技工学校志》这部专业志中,感触颇多,不尽详述,仅举数例,以窥一斑。
首先,是全志内容充实,资料翔实丰富,比较全面的展现了安康市技工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历史,语言通畅、朴实;言必及事、言必及校,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和具有存史价值。
其次,是志书采用章、节体,按事务的属性分门别类设计篇目。既体现志书传统特色,又有新的特点。并按照中国的修志传统,志书开篇就是图照、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等,志书正文是记述学校的发展概况;志尾是附录、图表索引、后记等,符合新编地方志的编修体例。
第三,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的倡导者胡乔木同志于1991年10月l7日曾明确地指出,“从事地方志工作,还是要搞学问,要把它作为学术工作来抓,本来不是行政性的事”,“过去修志是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去做的,它本身是一项学术性的工作”,“地方志写得好坏,还是应当由学者来鉴定”。该志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专家和学者相结合的办法来修志的做法,可以说在编《安康市技工学校志》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一是领导重视,校长周育论倡导并亲任校志编委会主任、主编;副校长任副主任、副主编;其他领导成员任编委,组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修志领导班子,保障修志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请李佩今老师和柯昌平两位担纲,具体编写志书初稿。李老师原是《石泉县志》的主编。学术精湛,业绩突出、造诣较深;柯昌平同志熟悉地情,热爱史志,专于此业。由他们两人来写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安康市技工学校志》,之所以编写时间短、质量高,与请外来方志专家与本校的学者参入共同来写,这一条经验应该得到学界的首肯。
《安康市技工学校志》有一个可贵之处,也算是一个特点,就是敢干打破近年流行之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说照片的开头虽也是高楼大厦,但却不是“官署衙门”,而是展现了安康市技工学这32年中,学校从无到有,逐年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一个个足迹的存真,每一帧照片都具有较强的存史价值。地图虽嫌偏少,但它在地图中,专门标示了安康市技工学位于安康市西的恒口镇;这就给人们提供了该校的具体方位和地址。
该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凡例》中共列有9条,其他8条基本带有通例性质;其中第8条算是一个“个”例,该条专门阐述了人物入志的编写特点,反映了编纂者的编写思想和编纂意图以及对人物志特殊的处理方法。
该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序二”以对照的方式,概点了安康市技工学校32年中的巨变;继之是总结了该校的办学经验;最后是对该志的评价;真可以说是得到了写志书序言的个中三味。其所总结的经验中,有两条值得深思。一条是“《安康市技工学校志》聚焦技校创业者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镜头”;肯定了领导重视修志的结果;一条是希望技校始终践行“人才兴校、质量立校、改革强校”的办学理念。让他继续发挥好全市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引领作用。《安康市技工学校志》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可以说对于今后无论是修志,还是教学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四,是新篇目的设置,新内容的摄取、安排和新写法的运用。文章合为时而用,诗歌合为事而作。地方志是记述地方地情和某一方面为人所用的书,应当充分反映地方具体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因此编目上的雷同,是修志中的一忌。凡能真实记述地情和的志书,都必然有反映其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的不同于众的篇目。本志正是抓住了该校32年中的发展变化,第一章《校园建设》、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三章《党的组织》、第四章《群团活动》、第五章《教学工作》等,这些新目的出现,就是为了反映该校的新事物,在内容的取舍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浅我深。就是对大家都共有的内容,在分工安排上,也有稍胜一筹之举。关于相同篇目中新内容的摄取者,如第五章《教学工作》第一节就写办学思想;第二节写教育改革。不经意者可能会认为,这样写很自然而平常,但我却注意到,在已经出版的一些类事的专业志中,先体现办学思想、在写改革并不是很多。本章中的《教学改革》采取的是大集中、小分散的写法,这就能较好地反映出该校在改革过程中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是校园文化,新颖独特。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同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了解某个地域文化的特色,也就必须要了解相关的地方志作品。这就要求地方志书必须成为承担地域文化的载体。所以说,一部成功的志书,他首先应该是传承地方文化的载体。但往往一些专业志;在篇目设计和记述方法上,没有把他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的载体。《安康市技工学校志》,在篇目设计上专列了《校园文化》一章,从文化生活、校园文艺到宣传报道;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该校虽然是一所理工类的专业技术学校,但他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生活。
当然,本志中的优长还可以举出许多,不能一一道及。
要对《安康市技工学校志》这部专业志书道其短缺,难度确实不小。这里仅举一例供编者探讨:就是志书《附录》中的文献取舍有失偏颇。像《中共安康市技工学校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安康市技工学校2011年工作总结》这两篇总结实在是没有一点文献价值,放在《附录》里,大煞风景。而像1979年陕西省计划委员会对该校建立的批复文件,1987年中共安康地委决定将该校升格为县级事业单位,2011年该校被安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校园”等这些事关重大的文献却没有被载入《附录》,感到有些遗憾。
以上观感,仅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作者系石泉县老促会副会长、石泉县慈善协会副会长、石泉县作协副主席)
201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