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宣传交流 > 正文内容

关于我县农民工进城落户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06 17:25  来源:

    为推动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提高人均经济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精神,从2010年起,我县全面启动了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为了解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就业情况,我局组织实施了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就业情况的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

    1、我县农村居民整体情况。 我县辖12 ,98 个行政村,总人口 7.4 ,农村居民5.9 ,占总人口的 79.7%。其中农村劳动力约3.5万人,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

    2、我县农民工进城落户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进 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县及时出台了《宁陕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出台后,各级高度重视,通过宣传发动、 调研摸底、制定细则等多种措施,推动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前序开展。截至目前,今年全县共有4501483人有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其中到本县县城708人,到本县中心镇699人,到本市其他县区11人,到其他市区65人;进城落户的1483人,其中进城经商农民678人,城中村农民61人,历年已失地农民127人,高校毕业生115人,退伍士兵15人,随迁投靠人员270人,其他217人。

    二、农民工进城的途径

    经调查:农民工进城的途径有:

    1、政策引导。通过陕南移民、以工代赈,危房改造等项目进行扶持,建立集中转移安置小区。

  2、自主进城。通过自主创业打拼,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依靠自有经济实力在城市购房,在城市生存。

   3、开发进城。借皇冠镇重点镇的开发和新型社区建设,通过建立转移集中安置小区,降低进城居住成本,促进农村居民进城居住。

    4、亲缘转移进城。依靠亲戚或朋友的关系,实现进城居住的目标。

    5、联合转移进城。将处在高山、地质灾害点上的群众,通过政府组织,政策扶持形成整组或整户族联合进城进镇居住。

    三、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主要原因

    虽然进城定居是广大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愿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工的这种愿望还仅仅停留在想法上。主要原因是:

    1、补贴标准低,政策吸引力不强。调研显示,71%的农民工认为放弃承包地补贴标准偏低;78%的农民工认为放弃宅基地补贴标准偏低,而补贴又不能及时兑现。与在县城购买住房所需资金的差距太大,购房的资金压力难以承受。

    2、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乏,就业困难。实现就业,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是农民工进城后获得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也是影响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决定因素。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工进城之前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往往只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进城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大多只能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少。据统计,担心收入不稳定不敢进城定居的农民工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

    3、后顾之忧多,担心“双放弃”后没有退路。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对进城定居热情很高,但对“双放弃”却顾虑重重,特别是舍不得土地。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三农”政策全面推行,农民得到的实惠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城市统分统包的政策“红利”日渐消减,而城市生存压力又在不断增加,生活成本较高。农民过惯了农村自给自足式的生活,对于城市样样都要花钱的高成本的生活方式也难以接受。这就使那些有条件进城定居的农民工不愿意或者不敢提出申请了。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农民工“以土为本”、“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愿意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即使有意愿进城的农民工,多数也只愿意放弃责任田,而不愿意放弃宅基地。大部分农民工由于工作不稳定,害怕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后,今后一旦失业,在城市无法生存,想再回农村时又没有退路,生活没有保障。

    4、现有城区承载能力不足,制约了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步伐。随着农民工进城定居步伐的加快,城区越来越感受到人口增加带来的巨大压力,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公用设施不均衡等问题凸显,农民工在城市流动频率高,出行量大,并且主要依赖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这使得交通拥挤、乘车困难的问题更为严重。

    四、加快农民工进城定居的对策建议    

    1、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意见》下发后,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部分群众对这项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县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部分农民工长期在外经商、打工,并不了解这项政策。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会议、网络、广播、电视、农村集市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进城的农户自愿自觉地创造条件进城落户,提高群众进城的积极性,推进进城居住工作开展。

    2、循序渐进,找准突破口。农民工进城定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坚持有条件转移、梯度转移原则。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进城定居各项政策及实施细则。三是扩大适用范围,引导农民工到小城镇定居。四是找准农民工进城定居的突破口

    3、进一步提高进城定居农民工培训质量,提升就业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4、捆绑资金,项目扶持。降低进城居住的成本,如积极开发安置小区,建设廉租房等措施,应将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政策向镇一级倾斜,以满足低收入进城农村居民的居住要求。

    5、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加大“工业园区、集镇商贸区和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增加工资性收入,依靠工业园区,建立新型社区和安置小区,就近安置进城农村居民;加快重点镇建设,超前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为进城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和创业机会,确保进镇农村居民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让年龄偏大、知识偏少,但对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的进城农村居民,不需要进行技能培训和相关知识学习,就能尽快享受工作环境,尽早获得稳定收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