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琴棋的快乐
走进广佛镇秋河村,在秋河水畔的小坝子里,150余亩的蔬菜大棚,与满山盛开的桃、李、杏花相互辉映,在初春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出了勃勃的生机。
今年而立之年的万琴棋,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安康第四届十大杰出女性,平利县乡源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但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乡源公司的富硒蔬菜大棚里,挽着裤腿的她,不时与工人交谈,指导工人们给刚栽下的番茄苗覆膜,有时还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给小苗盖上地膜,就像是给刚出生的婴儿穿上新衣。
一“琴棋自小就爱学、爱钻、不服输。”父亲万吉青这样评价这个令他骄傲的女儿。她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成绩优秀,并于2003年考上了黑龙江鸡西大学。
生活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2006年,正当万琴棋享受着大学校园时光,努力用所学的知识规划自己未来的时候,生活给她开了一个玩笑。身患重症的妹妹让家里欠债达十万之巨,还是未挽留住生命。为还清债务,万琴棋毅然离开了大学校园,决定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帮父母扛起家庭的重担。
退学回来,她留在西安开始了茫茫的打工路。发过广告、干过推销,干一行钻一行,不久就凭着自己努力工作的业绩,于2006年5月应聘到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当文员。在工作之余,她又疯狂地学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没过多久,她过人的表现和突出的业绩被领导发现,仅过3个月,公司就任命她为企划部经理,成为一位“白领”。
二“她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丈夫李生宝对我们说。
2006年10月,在一次和朋友闲聊中,让万琴棋抓住了商机。听朋友介绍,有一种韩国小馒头很受市场欢迎,只需缴纳加盟费。在回家了解了平利市场后,她便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卖起了馒头,产品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欢迎,到年底一算账,不仅本钱收回还略有盈余。
第一次“试水”的回报,让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2007年5月,她果断抛掉因产品单一而销量逐渐下滑的馒头生意,依托原有的店面,让父母专门销售平利的木耳、香菇、腊肉、山野菜等土特山货。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收益的提高,万琴棋决定放弃在西安的发展,回家创业。2008年,万琴棋回到平利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回到家乡,众多的乡土能人借助本土资源而成功的范例刺激着她,“别人能做成的我也行!”她在心里暗暗地说。2008年,正值平利县大力推广生猪“正大模式”养殖,万琴棋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从银行贷来15000元钱,向亲戚朋友借款4万,建起了“正大模式”养猪场,投放仔猪60只,到年底生猪出栏,还清借债还赚了近2万。
在经销平利农产品的过程中,她发现质量的好坏、规格的差异,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成为制约规模经营和市场价格的最大瓶颈。于是,她又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来做基地,生产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怎么做?做什么?经过一番思考,万琴棋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黑木耳和香菇入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从浙江丽水考察归来,万琴棋投资60万元,租赁土地23亩,引进“新科93号”优质菌种,建起了15万段的黑木耳椴木生产基地,并且高薪聘请丽水的专家到基地指导。5个月后,第一批产品面世了,看着这些优质黑木耳,万琴棋想到了注册自己的商标和申请QS认证,那会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当注册为“思乡味”,包装精美、规格统一、质量上乘的“富硒”黑木耳投入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当年木耳的价格还在4.50元一斤波动时,而“思乡味”黑木耳卖到了120元。
巨大的市场回报,带来的是成功的喜悦和前进的动力。2009年,万琴棋种植椴木香菇成功;2010年,注册成立平利县乡源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生猪养殖、腊肉加工、农产品种植为一体,建成标准化生产厂房2968平方米;2012年,她又涉足大棚蔬菜的种植,2013年,公司的150余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被安康市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被省妇联命名为“陕西省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013年底,公司年生产“富硒”农产品近50吨,产值达800万元。
三“万总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周围的群众这样说。
“我总是不能忘记在最困难时,那些给过我帮助的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回忆往昔,我们看到她的眼睛是湿润的。
是啊,在万琴棋建养猪场时,因为估算错误,致使资金出现很大缺口,刚起步的事业面临夭折时,是周围的乡亲东家一千、西家八百的给她凑齐了运转资金;当她的黑木耳生产劳力严重缺乏时,是周围的乡亲不顾自家的农活,赶过来帮忙。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万琴棋在2012年11月年成立了大丰收农贸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给会员无偿提供食用菌的菌种、菌药和技术服务,以高于市场价订单回收产品。八角庙村8组的盛波告诉我们,“去年,黑木耳在市场上的最高收购价61块钱,万总却给我们85块。”
当我们问到她这些年的创业最大的收获时,她笑答两个字“快乐!”“挣钱还清了债务我快乐,公司和个人都有发展我快乐,帮助大家都能挣到钱我更快乐!”她顿了顿又说:“只是我现在的力量还小,还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站在八角庙村的村道上,她指着路边30多亩的土地说:“公司已经与西农大和市科研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我要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一个集科研和新技术推广的基地,把更多的农业新科技从这里无偿推广给群众,让大家能挣钱能致富,而我也能收获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