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青春之歌
近年来,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潮日益高涨,白河县双丰镇双河村80后大学生周俊成为其中一员。
周俊,1980年生在大山深处,家境贫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当同村的孩子因交通不便而辍学时,只有他仍旧每天来回步行十多公里路去上学,风雪不避,从未耽误。他硬是凭着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顺利读完小、初中和高中而进入本科院校就读,成为全村唯一一名大学生。在外人羡慕和惊叹的目光中,面对着巨额学费,家人面对着空有四壁的一切而苦劝他放弃学业,倔强的他硬是利用假期为石子厂砸石子、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业。2003年毕业的他瞒着家人谎称在西安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待遇很好。其实是一个人在西安当搬运工、给人装空调,从小经历了贫穷的他知道只有努力苦干才能创造财富。4年后,老板看中了他的踏实苦干和执著劲头,于是帮助他开了一家空调代售点,请工人、买房、买车、开分店,从此他的事业走上了正轨,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见惯了大城市的繁华与发展,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随着经济条件的成熟,这个梦想无时不刻在他脑海中浮现。
2011年底,双丰高速通车,交通不便的问题彻底消除,再加上家乡生态环境优美,剩余劳动力丰富,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俊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双丰镇领导汇报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意外的是立即得到了该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之后,他选项目,考察,选厂址,流转土地,建圈舍、修路、围墙等基础工作,在镇政府的协助下和当地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进行得一帆风顺,家乡人民的态度和热情,更加坚定了他回家带领父老乡亲们大干一场的信心。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从三门峡高薪聘请了1名技术员,并引进100头野猪,在“十天”高速双河路口2公里处建设了一个占地1000亩的园区,来发展野猪种猪繁殖和商品猪的饲养,自此拉开了生态野猪养殖场的序幕。
2012年,由于养殖场刚投入使用,由于水、电、猪饲养、人员管理和扩建等需要的资金存在缺口,他千方百计动用所有人脉关系寻求资金支持,由于精力分散,西安的店面也出现问题,两边顿时陷入困境。父亲得知消息后,找到银行准备把二老的房屋(周俊西安打工时为父母修建)做抵押借贷款,当他知道后果断的拒绝父亲,说那是留给他们二老养老的,坚决不能动。第二天天不亮,他只身回到西安做通妻子的工作,把西安的大房子抵押做了贷款,从未沾过泥土做过农活的妻子跟随他回到老家与父母住在一起。就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渡过了重重难关,现在养殖场已现规模,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周俊打算,前期还是以圈养为主,逐步发展为野外林下养殖和训练养殖(建立猪喂养训练跑道,含观光功能),后期主要走野猪种猪繁育、成品饲养、肉制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逐步将厂区打造成集产业化、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以无公害为主打品牌,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过渡升级转化,打造绿色纯天然安全放心食品品牌。
截至目前,该园区各项建设按设计规划有序推进,累计投资超过600万元。共流转土地、林地260亩,新修道路1000米,建野猪圈舍3座,圈养野猪200头,修建冷藏冻库1座,农产品加工房1栋,农家山庄主体已竣工正在装修。同时周俊他还成立了当地畜牧养殖协会,目前会员已有11户。其中,家庭圈养野猪的会员3户,种植野猪食料的3户,饲料加工2户,特色农产品加工1户,野猪成品肉加工销售2户。40名周围的群众在园区就业,每年让协会会员和周围群众增加收入10000元,获得了受益群众一致好评。下一步,他将按照养殖场规划内容,扩大养殖规模,做精、做强野猪肉成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重点做好厂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早日发挥养殖场旅游、休闲、观光的功能,提升园区品味。
2013年,协会里有一名乡亲周正宏虽然养有猪、种有地,但始终也没有摆脱贫困,协会成立后他也想养几头野猪试试,但又担心赔了本,使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原本想扶持一下周正宏的周俊知道了这件事后,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当场保证先借给他3头野猪仔让他喂养,一年后成品猪如果自己能卖出去更好,卖不出去再卖给周俊,这样一来,当年底猪一卖就得到了2万多元。周师傅晚上买了条烟送去给周俊表示感谢,周俊乐呵呵地开私家车连人带烟给送回去,表示只要愿意跟着干,就不会让他吃亏。周师傅笑嘻嘻地说:“本来想谢谢周老板,没有想到还给他找麻烦,亲自开车把我送回来!”
现在他的协会里有一名“铁杆粉丝”,当年周俊修路的时候从他猪圈旁边经过,他见猪圈的猪生病了愣是说周俊的工人施工时给吓病的,非要500元的赔偿费。对于类似的矛盾纠纷,周俊总是耐心地解释到,有问题就解决,只要问题能解决好就行。于是周俊找来兽医给人家的猪治好了病,并免费帮他把猪圈的重新进行翻盖,此人见到周俊完全没有“有钱人”的张狂,完全是一副隔壁好邻居的派头和低调,于是主动要求入会,跟着他一起干,因为他相信,周老板是好人。
村里90多岁的潘婆婆说,周俊这个娃子总有“孝意”(方言,懂礼节的意思),每次见到我都喊(打招呼)我,从不嫌我耳聋,也不嫌我脏,每回来和我说半天才走。当事人周俊经常说,回乡创业一路走来风调雨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得益于各级部门和领导、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他还说,今后将会聚集所有资源发展养殖场,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厂对会员和工人进行培训,聘请兽医蹲点指导,同时也会继续帮助和带领乡亲们的共同致富,让乡亲们底气更足,胆略更大。他多次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带领附近的乡亲开创人人搞创收、户户增收入的良好局面,以回报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对他的关怀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