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宣传交流 > 正文内容

心有剑气成剑波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5 09:12  来源:

     在旬阳,提起大学生创业典型,首推陈剑波:“创业明星陈剑波!”提起汽车修理这个行业,同样首推陈剑波:“修好车,找剑波!”人们用“广告体”屡屡提及他,感动于他的创业故事。

  记者也在关注他,只是采访一直未能如愿。“忙,脱不开身!”是他婉拒的一个理由。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剑波身高仅一米三几,这种身体缺陷,曾让他求学、求职饱受白眼。“说低调,不如说是自信心严重不足啊!”陈剑波笑着说。

     “算作交流分享吧!我真算不上成功人士,充其量算是有点儿经历的人。”93日,陈剑波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邀请,当然记者也看得出来,交流过程他仍然显得局促、低调。

“创业是为了活下去”

20045月,对于陈剑波来说,是鸟枪换炮。

     以他为法人代表的汽车修理厂正式注册成为旬阳县太极城汽车维修中心,工人增加到18名,厂房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年营业额达180多万元。这意味着他从“个体工商户”到“公司化”的华丽转身。

     十年磨一剑。因有剑气成剑波。陈剑波从“活着”到“活得更好”,转身也算华丽。

     谈到当初创业动力,陈剑波一句话道破辛酸:“为了生存。”

     19998月,从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运用专业毕业的陈剑波,被分配到蜀河某小学当老师。当时,学校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要收取4000元“保证金”。

     “不小的数目,家里凑不齐,也凑不起。我决定放弃这个到手的‘铁饭碗’。”贫困的家庭成员们因4000元押金产生矛盾,这也是他放弃现成工作的原因,多少有些年轻气盛。以后多少年再提这事,陈剑波总会用“无助”和“莽撞”来评价自己当年的这个决定。

     就这样,刚毕业就失业了。20岁出头的他,一方面为自己一米三几的身高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为拿不出4000元钱的家境感到寒心,也让他为日后的出路担忧。

     他外出闯荡过,空手而归。万般无奈下,他向村里人学习打鱼,拿到集市上卖,一天挣个二三十元钱维持生计。2001年,陈剑波向银行贷了2万元,在老家旬阳县棕溪镇杨河村租地,开荒培育桑树苗。但由于缺少技术,不到半年树苗死了一大半。2002年,旬阳退耕还林力度加大,镇林业站干部建议他去经营国槐、刺柏等树苗生意。陈剑波通过贷款,从西安户县、周至县批发了一批树苗,卖给当地政府。树苗生意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元。

     这笔钱很快就派上了大用场。2002年下半年,陈剑波三哥苦心经营的汽车修理厂遭遇横祸,一名工人在外出救援事故车时,车辆侧翻,车损人亡。医药费加上赔款共50多万,作为当时家里“最有钱”的人,陈剑波掏空所有的积蓄。

     遭受重创的三哥,打算忍痛割爱,把厂子“盘”出去,腾出资金还债。“三哥,厂子交给我吧!”经过再三考量,陈剑波决定接手修理厂,他知道,“这厂子可是三哥的‘命根子’啊!”

     三哥手中这个位于县城上渡口的汽车修理厂,实际上是一个由3人组成的小门店,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店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把价值3000多元的喷枪。面对这个“烂摊子”,陈剑波向工人交心:“别急,钱一分都不会少你们。愿意继续跟我干,我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一无业务,二无周转资金,修理厂日常运转举步维艰。为了寻找出路,陈剑波利用自己做生意时积累的人脉,接单熟人业务,对老客户进行回访,推出优惠措施增加客源。

     那几年,陈剑波拖着矮小的身躯,访问旬阳几乎所有有车户,拉关系套近乎,给承诺,有的先修理试用,满意了再给钱,慢慢地,修理厂的业务有了起色,个人生存的问题也有了起色。

     “人往高处走,人活一世不仅是生存!”陈剑波告诉记者。

“给企业炼成两个金翅膀”

     有了自己的小天下,陈剑波要炼出自己更硬的翅膀。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客户群的增加,陈剑波的企业到了发展瓶颈,“厂子占地面积小,倒腾不开;客户要求多,众口难调;车辆更新换代快,维修技术难度越来越大。”

     喜忧参半的陈剑波开始为企业发展另做打算再找出路。恰逢这时,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向他抛来橄榄枝,期望企业能进入园区发展。陈剑波没有错过这个好机会,他知道,给企业发展搭建一个更大舞台的时机到了。

     20111230日,陈剑波的公司正式落户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扩展到4000多平方米。此时,公司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和口碑,运营渐入佳境。

     公司迁建,不仅要占据区位优势,而且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让服务质量引领企业发展、成就品牌,成为基业常青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一认识,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后,陈剑波挥响三鞭:招聘业务精湛的新员工;邀请汽修专家,对新老员工开展维修技能培训;购置了一批检测维修设备,提升服务水平。

     在旬阳范围内,陈剑波有句常说的话:“技术不敢说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过硬的!”从最初只能修理杂牌车,到大量接单进口车、品牌车,这就是说服力。在陈剑波的修理厂,场地上摆满了待修的车,记者看到有好几辆是奥迪车。

     质量是陈剑波的一个翅膀,另一个翅膀就是服务。

     生意不再发愁了,陈剑波却更小心了。他坚持定期亲自做客户回访,有问题及时提供后续服务。目前,他正在探索建立“汽车管家”服务模式,像国外的“家庭医生”一样,对车主提供点对点服务,技术服务团队24小时开机待候,随时提供技术咨询、紧急救助。

     这个模式体现了以车为本,以人为本。管家式的周到服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车主的养车成本,许多小问题及时排除,节省了大修的费用,定期维护提示,也增进了与客户的鱼水关系。

     陈剑波认为,在汽修市场普遍缺乏诚信的当下,大力植入客户忠诚,这其实正是业界突围提升的关键。

     两个有力的翅膀,是陈剑波的左膀右臂,让他飞得更高远。时下他厂子拥有员工40余人,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汽车维修的客户源辐射到临近县区,年修车量3000余台次、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成为旬阳县汽车修理行业名副其实的“大拇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不出啥”

     前些日子,他悄悄替三哥还了银行5万元贷款,这个消息他并没有告诉三哥。当年接受三哥的修理厂,在陈剑波心中,其实另有一番感恩。帮助三哥走出困难,他心里踏实。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能吃亏,而且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他常说:“吃亏是福,有舍才有得。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他人的好处,路才会越走越宽。”

     2011年春节前夕,该县庙坪乡的一位轿车车主因为担心公司的修理技术,准备将已经拉到修理车间的汽车运到别处修理。为了不影响声誉,陈剑波向车主作出“修不好不要钱,修坏了给你赔”的承诺。3天后,当陈剑波集中公司最好的维修人员,使用最好的配件,将修好的汽车交到车主手中时,车主硬是找了一个“瑕疵”,声称对维修结果不满意。陈剑波二话不说,随即免去了1万多元的维修费用。“吃了个‘哑巴亏’,赔了好几天功夫,还倒贴了1万多,心里很憋屈。”在爱人王国秀看来,他完全可以让车主去其他专业维修公司检测,为自己的维修结果找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但是陈剑波却认为,“吃点亏没啥,下次汲取教训就行了。”

     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做公益,资助贫困学生、捐款赈灾等所有投入慈善的资金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十万元。但他却从不提这些事情,在他的观念里,慈善是藏在内心的事业。他从未宣传过自己做慈善的事,很多人说他不会造势,他却笑着说:“做慈善是做内心,说出来就假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不出啥。”这句话一直是陈剑波与人相处、自我平衡的座右铭。

 “人人都是主人家!

    陈剑波富了,还是开一辆多年的老旧车。去年,几个朋友看不过眼了,背着他去给他买了一辆新车。车回来后,他很是不安,把全体员工召集拢,不是说工作,而是专门向员工解释买车是怎么回事,请求大家谅解。

     工人们说,钱是你自己的,想怎么花都行。

     但陈剑波不这么看,厂子是自己的,更是员工的。老板把钱花在享乐上,工人就会把智慧浪费在瞎整上。这是陈剑波管理上的一个特点,民营企业,行使的却是民主化管理,哪个员工提了合理化建议,他一定通报奖励。谁坚持了质量标准,就算加大了成本,他也是奖字当先。

     在陈剑波的厂子里,员工有工龄,工龄有津贴,员工的业绩积累成贡献,贡献变成真金白银,变成带薪年假,干好干坏绝不一个样。每周再忙,厂子都要安排职工学习,学文化,学政策,学新技术,甚至学《论语》,“一个人不喜欢学习新东西,车都修不好!”他经常拿自己做例子,引导员工做高素养的人。

     在陈剑波的公司里,很少有人把他当领导。每次上班时,员工都会和家人一样向他打招呼。公司有免费的食堂,仅职工伙食费,企业一年就要开支10余万元。员工住的宿舍设备齐全,资历老的员工很多都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标准间”。公司实行厂长管大事,小问题员工在一起商量解决,稍大一点事,车间主任拿主意。陈剑波说:“表面上看,好像将我‘架空’了,实际上是给员工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捆绑住他的手脚,会掣肘企业的发展,员工没有主人意识,离垮台就不远。”

     采访中,陈剑波因为肺炎已经连续到医院打了3天针,和记者交谈时,总是不自觉地咳嗽,医生建议他住院,他自己却坚持上班。其实这些年,公司在妻子的协助下,已经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完全可以放下担子,等病好了再上班,可是在医院里,他总放不下公司的事情。

     也有人曾经劝过他,不要再经营汽车修理公司了,按他现在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完全可以做其他利润更高、更轻松的职业,但是他反复思考,自己不干了,这些跟了他那么多年的员工怎么办呢?也正是这份责任感支撑着他将公司做大做强,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人把车修得好,“逢年过节,我给他作揖敬酒。你尊人一寸,人敬你一尺。”“我把修理厂办好,工人跟着我有保障,就是人生价值!”这些都是陈剑波的心里话。

     记者采访当日,市、县人社部门的领导一起前往陈剑波的修理厂调研。听了这些年他打拼的经历,详细查看了企业经营状况后,市人社局提出一个构想,待条件允许,在他的汽车修理厂里成立“安康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为安康技师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从省上争取扶持资金,帮助陈剑波购买厂里需要的维修器材。

     对于陈剑波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丰收季,收获着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关心,还有自己做大企业,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