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对策
为准确掌握2016年春节期间紫阳县农民工返岗就业情况,分析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农民工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紫阳县人社局就当前农民工就业等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中上游,大巴山北麓,国土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21个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34.2万人,常住人口28.6万人,富余劳动力9.1万人,外务工人员达8.4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2万人,外出农民工7.2万人,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农民工中,镇外省内务工1.1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5%,跨省流动农民工6.1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85%,跨省流动呈主流趋势。
1、外出农民工地域分布情况:省内农民工半数以上在安康及西安市内,约0.6万人,其余主要在陕北榆林、延安两市,约0.5万人。6.1万跨省流动农民工中,长三角地区约1.93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31%,珠三角地区约2.35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38%,华北地区约0.96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16%,东北地区约0.49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8%,西北地区约0.26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4%,西南地区约0.17万人,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3%。
2、外出农民工行业分布情况:根据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是重体力、无技术或低技术要求的工种,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及服务业。其中:采矿业从业人员在1.4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9%;建筑业从业人员1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4%;制造业从业人员2.3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2%,服务业从业人员1.7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4%,其他行业从业人员0.8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1%。
3、外出农民工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约0.1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主要是建筑、矿山等领域的企业老板;年收入在20万元至50万元约0.2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主要是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及部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年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的约2.6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6%,主要是在外从事个体经营人员、企业中层管理及各类技能型人才。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约4.3万人,占到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主要是普通务工群体。
4、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我县外出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水平偏低。专科以上学历的不足1%,高中文化程度占19%,初中文化程度占3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受过中高级技能培训的外出农民工约在3%左右,受过初级技能培训的外出农民工约在19%左右,未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外出农民工约在78%左右。
5、春节期间提前返乡农民工情况:根据各镇村统计,我县2015年年末提前返乡农民工人数约在0.9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省内陕北2市及山西、河北、河南、贵州、内蒙、广东、福建等省市。返乡前务工行业主要是采矿业、建筑业及制造业,主要原因是受国内经济下行及国家对煤炭、铁矿行业整治力度加大,部分企业停工或停产,导致在外务工人员提前返乡。提前返乡农民工外出方式主要是亲戚朋友介绍及本地务工能人带动外出。通过对提前返乡农民工就业意向的抽样调查分析,100名受访者中,意愿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46人,占到46%,意愿在县内务工的29人,占到29%,意愿自主创业的17人,占到17%,目前还不确定的8人,占到8%。
二、紫阳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主要对策措施
以巩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成果和建设创业型城市为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挖掘县内就业增长点等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积极配合,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为整体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县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建立了为民服务代理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办理的各种手续,采取直通车的办法,简化程序,随到随办,开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绿色通道。结合紫阳实际,大力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把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纳入镇村干部包组联户服务范围,每名干部既是就业政策的宣传员,也是就业服务的代办员,真正实现各项就业服务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创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万人就业工程的意见》及《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完善创业服务与优化创业环境并重,提高创业层次与拓展创业领域并重,推进返乡就业与回引创业、打工经济与创业经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培训补贴等就业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支持全民就业创业。同时,将返乡创业人员视同招商引资享受《紫阳县招商引资实施办法》规定的各类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3、坚持政府主导,搭建服务平台。依托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1个镇级创业就业服务站及4个社区创业指导中心,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形成了县、镇、社区三级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创业示范引领工程,与蒿坪硒谷生态产业园结合建设返乡创业园区,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围绕紫阳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蒿坪双星社区创业孵化基地两个县级示范孵化基地,集中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咨询、专业培训、信息对接、产品推介、快递物流、法律支持、资金奖励和办公场所等服务(孵化)项目。结合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迁移式扶贫开发等工作,整体推进返乡农民工向集镇迁移居住,引导农民工创业向城镇和园区聚集。对接各镇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富硒茶业、富硒中药材、山林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增收。
4、围绕创业需求,倾心扶持服务。在项目上,针对外出农民工有创业愿望但缺乏创业项目的实际,在全面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策划、编制了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项目105个,成立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对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在资金上,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的实际,政府每年筹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发、支持全民就业创业。建立完善担保基金、贴息资金两项资金正常补充机制,3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3944万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行贷款贴息12户2650万元,直接扶持22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
5、整合培训项目,打造工作亮点。围绕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际需求,2015年县政府整合人社、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300万元,大力实施修脚足浴、电子商务、建筑劳务、特色烹饪、民歌茶艺五大农民工转移就业免费培训项目,已累计完成各类培训40多期3500余人,获得了广大群众广泛认可。尤其是修脚足浴培训带动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紫阳籍在外务工人员开办修脚企业130余家,拥有修脚店1400余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紫阳修脚师”已成为我县技能培训及劳务输出的一张名片。同时,围绕“互联网+”战略,引进知名电商综合服务商、“通榆模式”的创造者——杭州常春藤实业有限公司,为我县提供品牌打造、企业培育、营销推广等服务,组织4期电子商务培训,累计培训252人,通过前期的普及培训、政策出台等一系列工作,参训学员有近四分之一成功创业或就业,全民创业热情高涨,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已初具形态。
6、坚持以人为本,解除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关部门定期与他们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通报家人生活状况,帮助维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他们家庭中的困难,使其在外安心务工。对返乡创业人员,在县城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凭相关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其直系亲属是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并随其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对他们的子女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免收转学手续费、借读费等;凡在异地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社保经办机构根据其工龄和缴费年限,接续社会保险手续,并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每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科技之春”等活动在县城、乡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宣传摊位,3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9万余份,使社会各界尤其是返乡农民工了解我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义和相关扶持政策。对已返乡创业且带动能力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人士,通过开展“十大农村创业青年”评选、摄制“创业风采”电视专栏、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新春团拜会”等活动,广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并推荐他们在村两委会班子中任职,既增强了回乡创业人员的荣誉感,又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热情。目前,我县共有6400余名农民工返乡创办经营实体5759个,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空间狭小。紫阳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受地理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限制,我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除商贸服务类企业外,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少,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加之工资待遇偏低,月工资普遍在2000元以内,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的现实需求。
2、返乡农民工创业成本较大。返乡农民工对自主创业的诉求较为强烈,主要是通过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启动资金,返乡后从事种养殖、商贸服务等行业,流动资金匮乏。近年来,尽管我县在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受担保基金、贴息资金以及贷款条件的限制,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同时,担保贷款需要贷款人提供财政供养人员信用担保或房产抵押,很多返乡农民工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有效抵押物,而望“款”兴叹。
3、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农民工返乡前大部分是在外从事生产、服务类行业,在项目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在从事种养殖等主导产业创业领域,技术含量较高,很多返乡农民工盲目投入,缺乏有效技术支持,创业风险较大。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建议
1、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民工工作的重视,把农民工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评,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扶持、能人带动、社会关注”的良好创业氛围。
2、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新模式。寻求县域内就业增长点,充分发挥紫阳的生态环境和产品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回流和流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及家庭服务业,通过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用人单位通过扩能增效,增加就业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
3、加大创业扶持资金力度。利用好省市争取就业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及贴息资金支持。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建议各级人大在审议年度财政预算时,列入一定数量的就业扶持资金,支持公共就业服务。
4、强化创业就业服务指导。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认真组织、深入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免,并在创业用地、用电、用水上给予特别照顾,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
5、抓好基层社会保障队伍建设。适度增加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站编制及人员,不断充实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建议中省继续加大对贫困山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的倾斜支持力度,并酌情追加中省投资预算,减少地方配套份额,不断推进基层标准化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满足当前社会保障工作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