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郎”变成“养殖王”
石泉县池河镇青山村有片广阔的凹面山场,那里草木繁茂,虫飞鸟鸣。常和这片土地“打交道”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还有主人唐河。每当天晴的时候,约莫150只波尔山羊和十几头黄牛来到山坡吃草,场面颇为壮观。这么大的畜牧养殖规模,在本村也就唐河一家,自2012年从贵州打工返乡以来,唐河在创业的路上一直扮演着“拼命三郎”的角色。
谈起返乡创业的原因,唐河说,自己只身在外面闯荡十多年,不仅没赚多少钱,还总是不能同家人团聚在一起,这种漂泊生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再说家乡的创业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回家创业,既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能又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举两得。
由于家庭自幼贫困,唐河在小学就辍了学,离校后在家种过地、喂过猪、养过蚕。15岁时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到外面去闯一闯,常年在外务苦工下苦力,使他逐渐产生了自己创业做老板的念想。
2014年,唐河回到家乡,看到邻近村民都搬走了,周围的土地全荒着,便想着将这些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发展养殖业。对于这个想法,妻子很是反对:“别人创业越走越远,你却越走越近,从贵州回到县城,现在又从县城回到家里来了,叫别人瞧得起么?多大点出息!”面对妻子的打击和创业资本的不足,唐河并未死心,心中暗自为自己鼓劲:“如今创业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唐河不等不靠,通过自筹资金以及政府解决贴息贷款21万元的方式,修建了高标准化的羊圈260平方米,从第一批引进优良波尔山羊40头,经过细心放养照料,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50多只。
考虑到放羊的同时也可以放牛,唐河便大胆引进西蒙特尔母牛10只,引进本地黄牛30头,修建高标准化牛圈380平方米,并配套实施了饮水人畜工程和100立方沼气建设项目。
“最开始不懂技术,下崽时有些牛羊难产,有些崽崽生下来就死了,再加上防疫没做好,也病死了好多,这让我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些糟糕的往事,唐河越回想越感到心酸,这也是他创业生涯中的最低谷,他说:“更糟的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全家人都对我失去信心,劝我放弃,因为此事常与妻子闹不和,甚至差点离婚。”即便如此,唐河仍不放弃:若是放弃,家人生活咋办?债务咋还?脸面又往哪里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不许失败,只能成功!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
成功之人必定有成功之道。唐河爱学爱问爱钻研,他经过不断“充电”学习,唐河懂得了科学养殖畜牧的方法,还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各级养殖技术培训,让自己的养殖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踏实。
要致富,先修路。青山村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随着养殖产业逐渐壮大,需要的饲料也越来越多,豆渣、酒糟等饲料还得远赴汉阴县采购,最令他抓狂的是下雨天,泥泞的坡路根本无法驱车运输,成为他产业壮大的又一大阻碍。
2015年是唐河的事业转折年,他有幸成为了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的包联对象,李书记深入了解唐河的所想所需,大力支持和帮助他的产业发展,还协调相关部门在村里修建了一条产业路,直通他的家门口,顿时破解了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李书记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发展产业更是信心满满啊!”唐河心怀感激地告诉我们。
对于牛羊销路问题,唐河从来不发愁,因为他家养的牛羊品质好,得到很多商贩的青睐,加之硬化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销路根本不愁。目前,唐河的牛羊已出栏4批,年出栏80余只,年利润高达16万元。
致富不忘众乡亲,唐河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心愿。他主动帮扶其他有意愿的村民发展养殖,并把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甚至上门帮助贫困户筹集资金发展养殖。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诞生了5个养殖大户,并建成了两个年饲养量达到万只的养鸡场,成为青山片区致富奔小康的楷模。
昔日打工郎,今日养殖王。唐河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打工仔的创业事迹,现已在全县传为佳话。他告诉笔者,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脱贫路,努力为脱贫攻坚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