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三增两降”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3 10:54 来源:
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传捷报,截至12月中旬,已实现转移就业63.2万人,创经济收入73.4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3.7%和118.4%。
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务工收入、创业带动就业比和县内转移就业“三增长”,长三角、珠三角务工人数“两下降”的特点。人均转移就业收入达到116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返乡创业0.84万人,带动就业3.8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比达到1:4.6,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首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县内就业1.7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1.2%。全年有13.7万人在长三角务工,14.4万人在珠三角务工,与去年同期相比,赴上述传统务工热点地区的人数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
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一是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相继提高,加之用人单位为缓解“招工难”相应提高工资待遇,使得总体人工成本上行,务工收入上升;二是返乡创业者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多,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较多岗位;三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加之创业环境日益改善,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当地转移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务工收入、创业带动就业比和县内转移就业“三增长”,长三角、珠三角务工人数“两下降”的特点。人均转移就业收入达到116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返乡创业0.84万人,带动就业3.8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比达到1:4.6,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首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县内就业1.7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1.2%。全年有13.7万人在长三角务工,14.4万人在珠三角务工,与去年同期相比,赴上述传统务工热点地区的人数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
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一是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相继提高,加之用人单位为缓解“招工难”相应提高工资待遇,使得总体人工成本上行,务工收入上升;二是返乡创业者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多,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较多岗位;三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加之创业环境日益改善,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当地转移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