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旬阳农民市民化就业的行与思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29 16:59  来源:

    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新型工业化的迅速崛起,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农民市民化进程加速推进,如何推动这一群体实现充分就业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以政策支持、产业带动、服务推进和创业促进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十一五以来,旬阳县城镇化步伐加快,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有14484户54764名农村居民率先进城定居,城镇化率达到38.2%。全县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达3000千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 在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实践——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法律上维护、服务上推进、创业上推动,使进镇、进城农民“稳得住,能致富”,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重视政策支持。解决就业就是关注民生,完善政策是保障。为把市民化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县上先后出台了《旬阳县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办法》、《旬阳县全民创业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意见》和《旬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创业的规范性文件,制定落实了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优惠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兄弟有序走出山门,融入城市生活。县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清理了一批有碍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证卡、登记、收费等13个项目,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落户条件

    坚持产业带动。发展产业,提供更多岗位。围绕“循环发展、富民强县”工作思路,依托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全县着力抓好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产业、上项目、建企业、促就业。县工业园区入驻尧柏水泥、宝通汽车、科威生化等大中型企业80多家,带动就业1500余人;草坪现代物流园区、白柳鼎盛建材园区入驻个体创业户2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吕河工业园区目前招引企业10多家,带动就业800余人。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县百余企业、7000余个体工商户共吸纳农民工就业3万多人,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52人,依靠千余名在外务工能人带动就业6万余人建立固定劳务输出基地55个,与县外130多家企业达成长期用工意向,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8000余个。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26.2万人,年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 

    强化服务推进。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实施“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SYB”等培训项目,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13年以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8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00人,创业培训350人;积极开发环卫、绿化、后勤服务等公益岗位,累计安置672名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旬阳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实施办法》,目前代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5万元。2013年以来,共联动处理农民工案件42起,追讨拖欠工资376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劳动力市场秩序。

实施创业促进。实施创业促进工程,依靠创业带动就业。成立了全民创业带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完善出台了《旬阳县鼓励农民进城镇创业若干优惠政策》《旬阳县创业帮扶贷款财政贴息实施办法》。通过实施创业补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城乡劳动者注入了强心剂。累计为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29笔2.3亿元,帮助7500名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就业17000人;旬阳农商银行创新信贷扶持政策,建立融资平台,支持县外跨区域创业贷款1.5亿 

    困惑——技能培训不足、维权力度不够,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不到位,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进得去、留不下”。尽管政府多有举措,社会高度关注,但显然,工作仍处于破题阶段,实现就业或创业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

就业层次低。受自身知识、技能制约,农民在城市就业层次很低。同时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这一群体还存在着“小钱看不上,大钱挣不来”的尴尬现象,重体力、低收入的活路看不上,待遇高、环境好的工作进不去,衍生了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在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从事建筑劳务工作的约占50%,以成年男性为主;从事三产服务业不足20%,以20岁左右初高中毕业女性为主;从事工业专技操作和企业管理的约占20%,主要是有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技能人群;从事其他工作及自主创业约占10%。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没技能,只能进城找那些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等边缘性职业和底层职业,具有暂时性和流动性,失业风险较大 

    获取信息少。我县农民工就业的途径不够灵活,获取信息不够畅通。在调查中了解到,凭借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的约占就业总数的50%,依靠政府组织的各种招聘约占28%,通过中介公司的约占6%,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的约占6%,其他方式获取就业机会的约占10%。由此可见,我县农民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非正规就业渠道的临时工,居于主导地位,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亟待改善。农民工获取正规渠道就业信息很少,这一方面说明社会主导角色相对滞后,另一方面还是跟农民工自身主体意识不强有关。

    福利保障弱。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政策上差异化对待,使得进城农民“居不易”、“病不起”,“老难养”。特别是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农民工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时有存在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在一线从事体力劳动者(诸如建筑工地、大型厂矿等)工资均在3500元/月以上,近半数人月工资在2500元—3500元之间,从事酒店餐饮、商场等普通服务员月工资还不足2500元,许多工作每月休假仅有一两天,除外请假还会面临减扣工资。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多的是源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结构。

    出路——针对当前农民市民化就业所面临的困境,旬阳将各个击破,在今后有针对性的在培训,机制,监管上辟新径

    侧重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技能带动就业要想解决好没有任何关系网络、自身综合素质又不高的农民工,缺少必要的社会资本帮助其进入到较好的行业就业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关键。为此,建议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积极整合劳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职业农民培育、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等项目资源,紧紧围绕县内优势产业、支柱工业和主要输出地区的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培育民间就业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培训与职业介绍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拓宽就业服务平台,以信息服务带动就业。在农民市民化就业工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健全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积极为农民就业搭建平台。大部分农民工对于就业的工作性质、场所、职业没有什么挑剔,在城市生活压力大,故而就业盲目性也大,有时就像“无头的苍蝇乱撞”,结果风险也很大。为此建议政府应加大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力度,充分发挥正规渠道公共信息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咨询服务等方式,有效提高务工者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一方面加快县城、集镇的二、三产业发展,尤其是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注重加强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满足进城农民的务工需求;另一方面,建议城建、环保、市政等部门把一定比例的公益服务岗“让位”于进城农民。尤其是抓住春节过后农民工集中求职这一时间段人社部门做好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并动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综合性集中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努力为进城农民拓宽就业渠道

    健全就业保障机制,以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就业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实现充分就业首先要完善平等就业制度。着力构建规范有序一体化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使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其次要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全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社保、维权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对进城农民提供同等的城市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落实进城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优惠政策,是要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坚决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深入开展劳动法规宣传和劳动执法检查,对于群众举报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快速的给予打击和处理为进城务工农民营造了一个公平、宽松、舒畅的就业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