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社会保障掌起一片蓝天
紫阳的社会保障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一路走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计划经济时期,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全都享受着:“进了单位门,便是国家人,端上铁饭碗,保障伴终身”令人羡慕的“伴共产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劳动人事制度的系列改革,企业“砸三铁”使"一表定终身"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产生了动摇。为了确实保障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国家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和长治久安未雨绸缪,先后开始在企业为职工征收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两项基金”并实行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三条保障线”发展至今已是城乡养老(企业职工、居民),医疗(城镇居民、新农合),社会保险(企、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职工生育保险、职工工伤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棵参天大树"掌起民生保障一片蓝天。
惠及民生的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最先起步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一路走来近30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国家强制到现在的自愿参保,已步入正轨。近年以来,紫阳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科学合理安排,狠抓征收扩面,将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现实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五制”贯彻到养老经办业务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执行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四公开”并杜绝徇私越权、杜绝泄露服务对象隐私、杜绝慵懒、杜绝散漫实现“四杜绝”,在公示栏把自己身份、承诺范围、服务标准“三亮明”,工作中力求多一分主动、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怀,让群众少跑一次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做到“三多三少”,使前来办事的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体会得深。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形成作风优化的长效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但提高了养老经办业务水平而且优化了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了养老保险的知名度,2014年全县参保单位 213 户,参保职工人数1.12万人,完成市处下达1.1万人扩面任务的102%;全年共为441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869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实现两个100%。在全县政风行风测评中取得公共服务部门第一名的好成绩。打造出紫阳县养老保险一流服务品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是继“种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报药费”之后,为实现“养老得实惠”目标的又一重大惠民举措。该项目自2012年定为国家试点县以来,列为全县20项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统筹城乡、健全体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高标准打造一支队伍过硬、业务精通、务实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队伍。高起点建立以县为中心,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高质量构建省、市、县、镇四级专网平台,实现县、镇两级全覆盖。具体采取“一讲、二问、三查、四访”的工作方法,通过参保登记、保费征缴、资格审核、账户管理、待遇发放一条龙业务流程,全方位为参保群体精准地记录一生、完善地保障一生、优质地服务一生,重点突出三“管”齐下:一是严格基金管理,开设了基金收入、支出和财政专户,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二是严格账户管理,如实反映参保人员基本情况、缴费和养老金支付等信息。三是严格档案管理,设立了专门档案室,县、镇、村三级经办机构各项软件资料按统一标准整理归档,并通过A级档案标准认证。截止2014年,全县参保人数18.8万人,全年共征收基金1534万元;享受待遇人员4.81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4358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1.1亿元,待遇发放率为100%。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个人账户建账率、参保人员入库率达到三个100%,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发尽发的总目标。连续两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2014年紫阳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作为唯一荣获“全省优质服务窗口”的县级中心,走在陕西同行业的前列,成为紫阳惠民工程的一大亮点。
为民解难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
世纪之交,紫阳的医疗保险开始起步,最先是从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然后逐步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发展至今,城镇参保职工看病吃药只需拿一张薄薄的医保卡到指定的医院和药店轻轻一刷就可以了。结算时间由起步时的三个月到现在的三分钟。从此结束看病前里里外外急急忙忙筹一大笔医药费,看病后拿一大把单据东奔西走跑报销的历史。去年以来,通过大半年的紧张筹建,在全市率先启动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方便参保职工看病吃药,依托信息系统,与西安18家、安康4家及县城3家定点医院实行实时结算,在县城7家定点药店刷卡买药。参保职工看病就医时凭医保卡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结算,既减轻了参保职工就医时垫付费用的压力,又解决了报销程序多、兑现时间慢等实际问题,为参保职工就医买药提供了更加方便、迅速快捷、高效精准的医保服务。该系统建成后,医保管理经办机构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各定点医院和药店互联,实现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动态管理和监督,精确掌握医疗保险基金的参保登记、征缴、运行和支出情况。与此同时,对近十年来的个人医疗待遇审核票据、业务报表、会计凭证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分类、整理、编号、归档各类资料1500余卷。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配备档案硬件设备,启用了档案管理软件,达到了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启动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及时、准确、 真实、完整、安全、有效的数据、资料。为社会保险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结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紫阳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9万人、1.8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考评任务的127.72 %和100%达到两个100%。双节期间,一张医保卡,两个100%,紫阳县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给广大参保人员送了一份簿簿的厚礼、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值得庆幸的新农合,自2007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改变了过去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农民看病有了政策性的保障,农民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近几年来,紫阳积极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政策,以加强新农合监管为主线,以落实县、镇、村三级公示制度为抓手,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核心,突出抓好新农合政策宣传、定点医院监管、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2014年度,参合农民共计26.56万人,参合率98.7%,筹资总额为1.14亿元,全年新农合补助38.89万人次,参合总受益率为146.38%,当年基金使用率为92.36%。2014年参合农民就医共花费1.67亿元,通过门诊、慢性病、住院补偿及重大疾病救助,新农合基金支出1.02亿元,综合补偿比例达到了61.08%。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农合保障体系,减轻重大疾病参合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参合群众健康水平,2014年4月出台了重大疾病救助政策。对新农合补助后自付医疗费用超过2万元以上的分别按不同标准实行二次救助,最高可再次救助15万元,目前已有343人次获得补助,补助金额达280.02万元,人均补助金额8102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为广大参合农民筑起了一道坚实地健康屏障。可喜的是,新农合信息化平台即将建成,不久可望实现县、镇、村三级网上结算,全面实现新农合报销“一卡通”,从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成千上万的农民群众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贡献多多的事业单位失业等社会保险
紫阳县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自起步以来按照“抓住重点、宊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通过与财政局和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缴费单位的联动机制、工作中的创新机制,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奏好三部曲,收到良好效果,取得可喜成绩!第一部,扎实打基础,集中时间,深入基层对全县113个缴费单位4100名参保职工失业保险征缴基数进行逐一核对,广泛采集参保职工身份证、个人档案、工资信息等第一手原始资料并逐一填表、造册、建卡、进档、入信息库。第二部,创新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自己设计符合实际要求、方便基层缴费单位填报的电子表格,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在上年度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变动后的数据中取得相应的数据资料,用电子表格进行处理,以最少的时间完成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从缴费计划的下达到参保单位填报,然后审核、缴费、划拨到基金专户等业务流程从以前的两条腿跑路几天才能办完的事到现在的网上一键敲定只需几分钟。不但为缴费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又简化了办事程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安康地区同行业率先首推网上办公。第三部,全力抓征缴,加大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稽核、征缴力度, 通过不懈的努力,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征缴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基金93.8万元;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申请参保850人,征缴失业保险金60.1万元,为576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6.5万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7950人,征缴基金50.7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3900人,征缴基金28.6万元。县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工作连续三年获安康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征缴工作第一名勇夺“三连冠”,走在全市同行业的前列受到省厅市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中、省 、市、县媒体的关注。
阳光下公平公正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紫阳的低保最先是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步的“三条保障线”,近年以来扩大到城乡居民。逐步形成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为重点,以“严控入口、防堵缺口、畅通出口”为目标,切实让城乡低保人员进得来保得住流得动,形成保障标准有升有降、保障人员有进有出、保障制度规范健全、政策运用高效到位的城乡低保工作新格局。一是紧扣关键控“入口”,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作风正、业务精通、相对稳定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按照“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的原则,紧扣入户调查、张榜公示、评议评审等关键环节,坚持“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调查责任制度,采取一看家庭全貌,二问家庭收入,三查收支证件、依据,四访周围邻里和工作单位、了解家庭成员就业收入的方法逐步核实。通过网上公布、张贴公示栏、上门宣传等形式将低保政策、申报程序、享受标准、审批时限和监督电话等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新增保障对象实行“村(居)委会民主评议、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三榜公示”制度。并严格按照“户报、村评、镇审、县批”的四级流程在阳光下操作,入户调查率达到100%。二是重点监管堵“缺口”, 出台了紫阳县城乡低保部门联动制度、低保工作人员近亲属工作备案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由县民政局牵头,公安、房管、工商、税务等九部门配合,建立低保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确保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加强资金监管存储发放。建立低保资金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从制度上堵住挤占、挪用、截留和虚报冒领的漏洞。保证了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三是动态管理通“出口”,按照“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建立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和定期核查制度。充分利用城乡低保联动审核系统,对各类享受低保人员按年、半年、季度核查。与此同时,县民政局还争取教育、卫生、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支持,在子女就学、治病医疗、务工经商等方面给予低保对象相关的优惠减免政策。实行社会保障与重点帮扶、“供血”与“造血”“两个结合”,拓宽低保对象脱贫转化“出口”,促进低保资金流动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低保救助的综合效能。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有15017户30496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低保13115户27153人,城市低保1902户3343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被老百姓誉为阳光下公平公正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