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从“五万大军”到“万众创新”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5 09:30  来源:

    平利县地处大巴山北麓,邻湖北,接重庆,属典型的边关县,现有人口23万,每年有5万群众外出务工。

    近年来,该县按照“壮大主体、培育能人、拓宽领域、加强培训、政策激励、优化服务、权益保障”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营造出“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创业带就业”的全民创业热潮。截至目前,培育出本土老板7239个,吸引返乡创业1115名,扶持大学生创业120余人,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更是遍地开花,成功实现了从劳务输出的“五万大军”到“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转变。

孵化:规模化培育,主打“学生牌”

    2006年,在西安某大型电器公司当企划部经理的万琴棋,回到家乡立志创业,从馒头生意做起,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平利县乡源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资产达到两千余万。

    作为平利“归雁经济”的群体之一,万琴棋感受最深的是,家乡良好的创业环境。与万琴棋有相似经历的还有辞掉南方工厂工作回八仙创办幼儿园的王秋丽,舍去高薪回乡做菜农的李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大学生”。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放弃优厚的待遇和环境回乡创业?

    县委书记郑小东给出了答案, 在创业方面,坚持抓大不放小,认真落实财政贴息、税费优惠、创业就业等政策,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的使用效益,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抓好全民创业,培育小微企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平利县通过组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制定《平利县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平利县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平利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平利县全民创业专项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办法,成立青年创业协会,每年拿出100万奖励大学生创业基金,全力推进大学生创业。

    在政策方面,向大学生倾斜,对创业者减少审批环节。明确提出,对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登记注册之日起,2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自主创业并从事微利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为期两年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允许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以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农村住宅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合伙经营中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同时以社区为单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家庭手加工、物流、餐饮、文娱、软件开发等行业。

    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土实际,坚持重中有重、扶大带小的原则,对内着力培育能人,对外积极引进能人,以能人带动全民创业,规模化培育当地能人创业。

输出:全方位引导,构筑“大老板”

    2014年,平利县为编辑书籍《天南地北平利人》,遴选出34名在外的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其中在外创业的就达14人之多,还不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平利县地处山区,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怎样让输出人员赚到钱、富起来、回乡发展,平利县坚持“送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送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工作思路,实施“回引工程”,发展“回归经济”,通过“千人创业带动万人就业”工程,宣传推介平利,提升劳务品牌。先后成立县乡劳务经济协会,搭建输出平台,指导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提供维权服务,鼓励创业建业,促进经济发展。

    怎样让群众走得放心,回得舒心,创得安心?平利县积极开展援助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每年组织“春风行动”,定期在汽车站开展欢送务工人员暨就业援助活动,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务工指南》等便民资料,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引导性培训。在拓宽劳务市场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成立考察组,深入到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实地考察劳务市场状况,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务工环境、福利待遇等情况,与50家企业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与8家劳务中介机构达成输出意向,带回用工岗位6000余个,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劳动力就业难、盲目外出及维权难等问题。

    八仙人王明庚常年在外发展,在外创业时,曾经历过用工等方面,受到过县人社局等部门的帮助,为回报桑梓,回乡创办了平利奕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王明庚,还有西河镇朱泽柱回乡投资500余万元创建平利县雪天冷饮工贸有限公司;三阳镇孙自立,在该镇梁坝村、大贵镇百家湾村投资50余万元兴办电子产品代加工厂……这些曾经输出的“创业种子”,通过当初的劳务输出,如今回乡后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大老板”。

引入:保姆式服务,激活“返乡热”

    “出去是劳动力,回来就是生产力,输出的目的是为了引入,让输出的人回家乡创业。”平利县人社局局长杨飞说。

    是什么力量,让那些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地成功人士“擦拳磨掌”,放弃优越的条件而返回平利呢?

    与平利无缝隙服务息息相关,为了倡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平利县把招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加大县、镇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力度,为更多的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场地、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利用平利籍在外创业务工人员的口碑和影响力,引进一批如服装加工、电子制造等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平利,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招商引资与劳务经济互动双赢,形成“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

    为了便于返乡创业人员第一时间获悉家乡创业动态,平利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业”三大经济体系,县政府制订了100个招商引资项目,编印成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创业门槛,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让人随便点击,随时掌控。

    在帮扶创业过程中,着力从基础入手,对有创业苗头的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分层次种类进行精准培育,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服务全民创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创业者搭建政策平台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自主创业,召开劳务经济座谈会推荐表彰了全县一批创业明星。

    截至目前,该县有1115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其中新增358人,还带动了一批外地人到平利投资办厂、创业,安康人士朱仕俊通过多地考察,最终在城关镇药妇沟社区投资200余万元,创办恒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以上,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工作。
    如今,一股由“大学生、本土能人、返乡人员和外地老板”组成的创业“新四军”,正以“潮涌”的姿态,带动全县人民“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