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紫阳扩大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9 23:26  来源:

    为全面掌握和分析当前就业创业形势,推进紫阳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县政府《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县人社局从就业、行政、宣传等股室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结合今年5月开展的对紫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就业创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就业创业的基本现状

    近三年来,全县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606个,其中:个体工商户5910个,私营企业696个,增加就业岗位12650个。全民创业带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为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及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就业结构得到改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3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45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26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亿亿元,扶持企业5800余户。开展修脚足疗、特色烹饪、电子商务、民歌茶艺、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10640人,创业培训2351人,培训后创业就业率在70%以上,探索“培训+企业+创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取得新成效。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8.2万人次,年创经济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劳务经济支撑起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就业创业的前景展望

    从“凤还巢”到“创业潮”.近几年来,紫阳县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从“候鸟”变成了“归雁”,已有3000多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000多家,带动1万多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涌现出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茶王”孙洪军、“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 康俊钦、返乡创业固守本土发展养殖业的“鸡司令”龙伦增、“安康山野猪养殖大王”全国“创业之星”覃沛亮等创业明星以及王思兰、张霞、王自维等500多名巾帼妇女创业带头人。日前,该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这是继紫阳获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后该县引领城乡劳动力由“打工潮”向“创业潮” 、从有序有效流动转移到返乡创业创新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手脚”并用组牢就业“经纬线”.近三年来,针对大学生和农村劳动力两大群体文化、年龄等结构特点,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修脚技能培训“手脚”并用组牢就业“经纬线”。

    一是通过建立县城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对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地帮扶,县上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和小额贷款500万元分别用于大学生发展电子商务和扶持创业;日前,紫阳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获得15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县电商服务(孵化)中心自去年9月成立至今共有21家电商企业入驻,创造销售额8000余万元,整合物流中心6家,解决2500余人就业,使农村5000余人脱贫。

    二是针对劳动力资源结构特点和市场用工需求,按照“龙头企业+政府推动+脱贫群众”的工作机制,实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学费免日用品费、补助交通费、稳就业稳收入“三包两免一补两稳”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全程零费用“保姆式”培训就业精准扶贫的探索创新“紫阳模式”。累计投入1000万多元共举办修脚技能培训90期,结业学员7518人,有5000余名“紫阳修脚师”走上就业岗位,月工资稳定在4000元以上,年收入达5万元。紫阳在全国各地开修脚店2000多家,从事修脚行业的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创经济收入6亿元,超过全县年劳务收入11.3亿元的50%,支撑起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紫阳修脚”成为悄然兴起的新兴产业和引领脱贫攻坚的当家产业以及该县创业经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

    工厂办在家门口、解决就业“三留守”.近年来,紫阳紧扣“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结合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加大对入驻紫阳红椿移民安置社区的钜源鞋业、蒿坪硒谷工业园的美姿服饰等企业劳动用工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职业规范、权益保障方面的全面培训。将总投资额1.2亿元,年产成品鞋面120万双,开工即安置300多搬迁移民就业的红椿钜源鞋业列为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该企业800名员工给予每人平均800元的培训和稳定就业以及困难补贴。不但就近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而且解决了外出就业人员“三留守”问题的后顾之忧。该厂质量总监赵华艳对笔者说:我以前在广州皮鞋厂干了15年,月工资8千到万元,但最令我牵挂的就是家里两个娃娃和四个老人。现在不用为此发愁了,在自己家门口干老本行,虽然工资比在广州少了一半但上班能挣钱,下班有个家,既照顾了老人和娃娃又感受到回家时其乐融融的亲情温暖。

 

对创业就业所采取的措施

    紫阳把创业就业作为民生工程主抓,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搭建创业平台、优惠政策扶持、劳动保障维权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服务和创业创新。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来,紫阳连续以县政府文件将以修脚足疗、电子商务、家政月嫂等五大技能免费培训任务下发到乡镇和相关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按照“三包两免一补两稳”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订单式、定向培训方法,累计投入1500万元共开设150多个班次,培训10800余名学员。根据后期跟踪回访统计,培训学员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

    二是搭建基层创业平台,通过建立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联合打造县城电子商务服务创业孵化和蒿坪镇双星社区农贸市场创业孵化“两个基地”,创建了向阳、蒿平、红春三个镇级创业就业服务站和城关等8个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并启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三是提供优惠政策服务,按照重点扶持500户个体工商创业示范户、1000户林下种植养殖业大户、100户小微企业、10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和“11”帮扶(就业扶持“五个一“)的扶持创业工作模式,累计发放4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圆了6500人的创业梦。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企业5800余户使5.45多万城乡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催生强大的内生动力。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维权,以贯彻《劳动法》为契机,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两低一拖欠”的重点企业采取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书、规章制度、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五对照”的办法,从源头上消除用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五年来,共开展劳动保障执法检查26次,检查用人单位524户,涉及从业人员近1.2万人;累计对280户用人单位进开展了劳动用工年检;为近5700名农民工挽回5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累计征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000多万元。工资保证金已成为保障农民就业的“护身符”、“拖老板”的“紧箍咒”、劳动保障维权的“杀手锏”,使农民工劳动应得的血汗钱从“赖经理”手中完璧归赵,从而创造了宽松和谐稳定的创业就业环境。

目前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特殊群体”的“双碰头”.经济转型、用工市场对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特殊要求,导致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缺乏劳动技能的“特殊劳动人群”返乡。与此同时,在农村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纷纷进城与上述特殊劳动人群在县城乡镇的“交汇点”形成“双碰头”并承担着县镇两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建、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项目建设。由于上述工程发包层次多、工作面广、用工量大、施工分散等实际情况导致临时性和零散性就业增加、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两高”行业的高收入与“两低”现象的低工资并存.据今年5月开展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显示:在采矿、建筑领域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有2.4万人,占转移就业人员总数的33%,这些企业的老板年收入在20万元至50万元约0.2万人,占转移就业人员总数的3%;而外出就业人员仍然存在文化和技能偏低现象,经调查:专科以上学历的不足1%,高中文化程度占19%,初中文化程度占3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受过中高级技能培训的约在3%左右,受过初级技能培训的转移就业人员约在19%左右,未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转移就业人员约在78%左右。这类普通就业群体其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约4.3万人,占转移就业人员总数的60%

    “双非”领域从业人员的维权“两难”.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公有经济单位的数量、从业人员、参保情况不清、无法准确掌握,直接影响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偏远乡镇更为突出,20155月,县人社局通过执法检查和汉王镇社保所为120名农民工追欠工资500多万元。二是非辖区管理的外地从业人员受地域、属地管理、人员、资金等条件限制致使劳动保障维权“鞭长不及”,近两年该县人社、司法、信访等部门会同相关乡镇先后20多次前往“苏淮”、“两河”、“两山”等地为500多人开展法律援助和劳动保障维权,涉及资金780余万元。 

    新常态下的就业创业“硬件”“力”不从“新”.具体表现在:一是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力量薄弱,县局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仅8人,其中临聘人员5人;创业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全县17个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定编188名,真正从事本职岗位工作的人员仅43人,不足25%,加之业务工作人员频繁调整直接影响就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曾经创下紫阳劳动就业培训辉煌的全省优秀就业培训中心的“紫阳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几经演变已没了“中心”;三是从前引领紫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的市场体系几经更替已不见“市场”。以上三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紫阳劳动就业及创业创新的长远发展!

扩大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完善一个体系:增加县局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稳定基础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完善以县就业服务为中心、镇社会保障为主体、社区(村组)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基础、社会中介力量为补充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抓住紫阳被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重大机遇,重点加强基层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经济转型时期新生代创业就业人员的家庭背景、文化技能、年龄结构、择业愿望创业能力等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城乡劳动力从盲目流动的“打工潮”到有序转移的“凤还巢”再向积极返乡的“创业潮”的历史性转变。激发紫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引领大众创业、促进万众创新。

    实现两个结合:充分发挥紫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的“两个紧密结合”,特别是大力发展已成规模的紫阳修脚产业既破解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和就业的两大难题又充分带动城乡劳动力安全转移就业、职业教育培训、创业创新,引领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寻医难看病贵、发展养生文化和旅游休闲三产服务等多种行业全面覆盖、延伸产业链滚动发展低风险低、少投入、短平快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既有渴望脱贫的群众基础、又有政府主管部门全力推动、更有国家诚信知名品牌企业的就业市场、特别有社会的广泛参与认可及中省市各大主流媒体的正能量宣传,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需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修脚产业、扩大就业创业引脱贫攻坚的决定》这个定心丸!

    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充分发挥紫阳的富硒资源优势,以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蒿坪硒谷工业园、紫阳开源实业等为依托、加大对以茶叶为主的系列富硒产品开发,通过种养、加工、销售(“1+2+3=6”)的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扩大就业容量吸引劳动力就业。二是国内唯一由政府主导的免费修脚技能培训基地的公益效益和全国诚信企业家郑远元修脚的市场品牌优势,充分发挥“脱贫群众+政府培训+企业安置”三位一体的引领培训就业脱贫并影响安康全市、名振三秦的“紫阳经验”的社会效应。三是影响全国“劳务输出”的紫阳优势,紫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早起步、九十年代快上路、世纪之交迈大步、新世纪轻车熟路。历经30年的变迁和两代人的更替;从“中国秦巴山区扶贫世行劳务项目”、“推进西部开发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返乡创业”三大项目的实施到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及“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积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功经验、造就了一大批有市场经济头脑、有一点积累资本、有自身创业能力的成功人士,已成为紫阳创业就业的一大宝贵财富。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动员鼓励一批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回一笔资金、引进一批技术、扶持一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带动一批产业、吸引一大批城乡劳动力就业、造就一方百姓安身立业,从而惠及成千上万既无劳动技能又无就业岗位并且还在贫困圈徘徊不定的劳动大军走上就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整合四大培训:以县职教中心免费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通过县人社部门对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扶贫局的“雨露计划”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重点培训;农业上的“阳光工程”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系统的“人人计划”对未能什学的初高中毕业的职业培训。积极争取相关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整合四大培训资源、捆绑项目培训资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的资源浪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使每位需要就业的人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形成以县职教中心免费技能培训为主体、相关部门四大培训项目为骨干、镇村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从业人员的含金量,从而实现就业数量型向就业质量的根本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