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六岗联动”力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今年以来,平利县人社局坚持政策帮扶与市场作用相结合,不断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形成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的常态化,全方位、多层次挖掘就业岗位,以社区工厂岗位、苏陕劳务协作岗位、劳动密集型企业岗位、公益专岗、公益性岗位、见习岗位“六岗联动”就业的模式,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社区工厂带动就近就地就业。紧密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鼓励发展以扶贫开发为主要目的的社区工厂项目,从厂房用地、资金周转、用工招聘、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社区工厂企业支持,鼓励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对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明显的企业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给予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今年,我县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社区工厂)被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平利富声电子等6家社区工厂被命名为市级就业扶贫基地,目前全县共发展社区工厂47家,累计吸纳就业人数3000余人,其中,吸纳移民搬迁户劳动力就业586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62户557人。
二是苏陕协作促进省际转移就业。以苏陕劳务协作为契机,以“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载体,搭建就业供需平台,着重解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分别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武进经开区人社局签订劳务脱贫岗位对接协议书,搜集整理各类就业扶贫岗位4000余个,汇编成册送到贫困劳动力手中,通过劳务对接、职业介绍等措施实现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同时,对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鼓励贫困劳动力积极外出务工,增加就业收入。
三是发展产业推动大户带动就业。以扩大就业为导向,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为目标,围绕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优化环境、拿出资源、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着力发展富硒茶饮、畜牧养殖、现代工业、乡村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扩大产业规模、扩增用工需求、扩容就业岗位,为解决群众就业增收筑牢根基。同时充分利用各项就业扶贫政策,为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助推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企业大户带动就业促脱贫的积极作用。
四是公益岗位实现政策安置就业。县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安置机制,把公益性岗位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对农村贫困劳动力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使公益性岗位成为以农村贫困劳动力等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就地脱贫的“助推器”。在各单位申报公益性岗位时,明确要求在册贫困劳动力聘用比例不得低于聘用人员总数的20%,针对贫困劳动力文化低、年龄大、就业难等实际情况,该县各乡镇和人社部门大力开发托老看护、保洁保绿、治安巡逻、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在每个贫困村特别设立2至3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86人,特设公益性岗位 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92人。
五是公益专岗实现政府兜底就业。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积极推进公益专岗开发,由县人社局牵头向全县各部门和各镇下达岗位开发利用计划,将新增或退出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全部纳入公益专岗,用于安排符合条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针对贫困劳动力的需求,以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优先安置对象,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尽量在本村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公益专岗开发计划41个,通过公开招聘和推荐等方式,实现贫困劳动力人岗对接53人。
六是见习岗位保证毕业过渡就业。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发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岗位141个,指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招聘条件,优先安置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确保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安置到位并落实见习岗位补贴,使贫困高校毕业生实现过渡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