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人社局:脱贫攻坚一线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汉滨区人社局迅速行动,围绕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带领党员干部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组织铸就“红色引擎”
汉滨区人社局党委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切工作重点,派出5名得力党员分别到瀛湖镇的沙沟、新建、学坊、桂花、响水沟村担任第一书记,还派出帮扶工作组驻村工作。所有党员干部都包抓贫困户、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群众白天忙于劳动,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一盏灯、几条凳,在沙沟村简陋的“会议室”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集中在一起,学习研究脱贫攻坚系列政策,讲的人满怀激情,听的人聚精会神。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技能培训、就业等政策落细落实,在规范中抓实,在机制上保证,进一步细化正向激励和负向惩诫机制,推进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
党员干部全力“攻城拔寨”
局长杨大怀带头深入到贫困户的家里了解情况,落实扶贫措施,帮助贫困户有效脱贫。还深入到包联的瀛湖镇新建、学坊、响水沟等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每到一村,杨大怀与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村干部面对面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当年脱贫计划、产业发展情况、脱贫措施、存在问题及工作组的生活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杨大怀鼓励区、镇、村干部要坚定信心,抢抓脱贫机遇,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对下一步的工作杨大怀要求一定要在“严”和“实”上下功夫,必须严把脱贫质量关,基础设施建设关,落实好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扎实做好结对帮扶,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认知度,如期完成好当年脱贫任务。
各支部书记带头带领党员干部到贫困户家里开展大走访活动。对于外出户也是想方设法沟通,“你家住的是危房,虽然你们外出打工,但是总得有安全的房子住,想了解一下,今年准备报名易地扶贫搬迁吗?”帮扶干部和外出打工的帮扶对象通过微信沟通着,给他宣传和解答易地搬迁扶贫政策。
在打赢推进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党员干部们都迅速行动了起来。新建村、沙沟村、学坊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引进公司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叶、中药材等产业。通过“公司+基地+技术+贫困户”的方式,深度整合土地、技术资源,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学坊村通过组织群众现场观摩,引进金德集团流转土地500亩,发展天麻、虎杖、知母等中药材5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20万元,人工工资28万元,仅发展中药材一项产业就实现全村人均增收300元,户均增收1200元。目前,该村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发展中药材500亩,种植无花果、甜柿子、花椒等经济作物2000亩,拟发展食用菌种植20户,带动贫困户劳动动力就业50人。到2018年底,学坊村就可实现人均增收800元,户均增收3200元。
驻村干部争当“主力部队”
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积极行动起来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或奔忙于通组公路的项目申报,或穿梭于农户的田间地头,他们加满了油,鼓足了劲。
在每个扶贫村,驻村工作组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里指导他们发展产业,晚上挑灯伏案谋求脱贫致富良策。驻村工作组多次召开群众会,宣讲党的十九大,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扶贫惠民政策,鼓励支持群众发展产业。
这些仅仅是人社驻村干部服务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目前,5个驻村工作组、5名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在“勤”字上下功夫、主动为群众“跑腿”,他们把心住进了村里、住进了群众心里,迅速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部队。
就业扶贫“常抓不懈”
汉滨区人社局紧扣“准、优、实” 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全面落实就业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求职人员就地就近务工,2018年将提供工作岗位5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全区社区工厂达到30家;积极开展苏陕劳务协作,实现转移就业15万人;完成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区创建。组织培训机构与贫困户“一对一”签订技能培训、就业协议,并根据个人意愿输送到园区企业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户脱贫的目标。目前家政服务、电商、厨师、修脚师培训开展的红红火火。全年将培训贫困劳动力3600人次,开发贫困户劳动力托底就业公益岗位1200个。
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使劲赶。汉滨区人社局全体党员干部尽心尽力拼搏在扶贫一线,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