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三个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近年来,石泉县针对贫困人口文化层次低、技能水平差、平均年龄偏大、不能远距离外出务工等问题,健全并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创新建立“就业拓展四促进、技能提升四机制和就业服务四精准”的“三个四”工作模式,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400人、推进3000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稳定增收。
一、就业拓展“四促进”
建强基地促就业。建强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扶贫基地、转移就业基地和社区工厂,大力扶持全民创业,着力打造“基地+创业户+就业”、“社区工厂+就业”和“转移就业基地+就业”等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成功获评国家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试点县,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2个、县级就业扶贫基地9个,市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4个、示范基地4个、创业示范镇3个,社区工厂4个,入驻创业实体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发展产业促就业。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就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就业扶贫模式,提就地就近就业岗位2000余个。
全域旅游促就业。全方位支持新型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移民搬迁社区,深度开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资源,成功打造“鬼谷子文化小镇、池河金蚕小镇和中坝作坊小镇”等“社区变景区,商铺变市场”就业脱贫模式。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脱贫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在稳定原有1600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贫困人口村内“居家就业”的公益性岗位1500个、县内“稳定用工”公益专岗1000个,切实解决“走不出、走不远”和超劳动年龄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难题。
二、技能提升“四机制”
统分结合机制。建立了由县人社部门统筹抓总、县职教中心负责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各职业培训机构负责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县农林科技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县供销联社负责电子商务培训、镇村组织人员的“分工负责、长短结合、分层分类”技能培训工作机制,确保实现“职业教育一个不少、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一个不闲”的培训目标。
按需培训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对有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采取送技能上门服务、在镇村设立培训点等办法就近就地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劳动力到培训机构驻校培训,实行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免教材用品费、发放交通补贴的“三包两免一补”政策;对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时季节和种养需求,采取因时因地分季分段进行培训,培训课时分段累积计算,年底一次拨付培训补贴。
订单定向机制。通过政府搭台、精准对接,建立校企合作、企企合作关系,对有就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培训合格直接安置到企业就业,确保了培训就业率达到80%、培训创业成功率达70%以上。
产业互动机制。灵活政策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开展特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企业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旅游服务业技能培训和电商培训,激活技能培训“乘法效应”,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贫困户就业增收”良性互动,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目标。
三、就业服务“四精准”
精准劳务招聘。将“就业援助”和“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安排在春节前启动、11个镇同步开展,让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精准政策宣讲。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文化”为主的“创业就业促脱贫、文化服务进百村”活动,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
精准信息发布。每半月汇编一期《招工信息》,下发到全县各脱贫攻坚工作队、贫困镇村、有关单位、企业和千家万户,并同步在县政府网、石泉发布、县扶贫网、县人社局公众微信平台、县电视台、手机短信和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发布。
精准台账管理。建立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劳动力资源“账单式”供应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台账,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