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民办事零障碍
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是发自刘小燕等40人内心深处一份诚挚的谢意。2017年2月底,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她们先后被公司通知待岗,她们面临的是工资停发以及遥无期限的待岗和生活的窘境。无奈中,她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汉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求助,希望能够获得一份就业岗位和应得的补偿。由于涉及人数较多且每个人情况各不相同,如果处理不当还将涉及城区其它医院500多名同一群体人员的稳定。汉滨区仲裁院主动作为,提前介入,不等不靠不推,在办案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迅速组成专班人员投入工作,主动协调医疗机构、用人单位与当事人本着相互理解包容的心态开展对话,在双方代理人的协助下用了近3个月时间,让当事双方握手言和,既解决了当事人的就业困境,又化解了双方的心结。
汉滨区早阳镇贫困户王某某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主要靠着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全家脱贫的希望全寄托在他的身上。不幸的是,2017年10月他在西安的一家建筑公司工地干活时受伤,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汉滨区仲裁院在接到这一案件之后,迅速进行走访了解案情,和帮扶干部一道做通双方思想工作坐下来进行协商。通过多次调解,一开始原不打算承担赔偿的建筑公司在了解到他家的贫困情况后,不仅向贫困户王某某支付了15万元的工伤待遇补偿金。还向王某某伸出了援助之手,拿出5000元作为贫困户补助,让王某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重拾起脱贫的信心。
汉滨区仲裁院始终秉持着“多解心结,少敲法槌”的理念,用高效、优质、贴心服务群众,每处理一件案子,努力做到让当事人来时怨气满腹,走时心情舒畅。汉滨区仲裁院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为了方便当事人,提高调解质量,为方便当事人,把矛盾化解在起始状态。汉滨区仲裁院在全区29个镇办、20个区直单位和80多家规模企业组建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把调解机构延伸到镇办、企业办公场所和车间。组建了巡回仲裁庭深入工业园区和偏僻镇村,将调解仲裁的触角延伸至一线,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汉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坚持创新之路,不断探索“柔性办案”路径,为群众提供暖心、优质服务。2017年7月,辖区一服装企业30多名员工提出集体辞职,直接影响了该企业的经营。如何快速处理案件,将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仲裁员多次深入一线与服装企业和职工反复沟通,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案,妥善化解了争议,平息一场事端。
2017年受理李某诉某卫生院要求其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以及补缴社会保险一案时,了解到李某系临聘人员,从事护士一职,工作期间单位未依法给李某参加社会保险。汉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后,发现在全区卫生系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涉及人数较多,于是向主管部门发送了仲裁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警觉与重视,立即着手整改与规范,解决了全区900余名临聘人员的后顾之忧。
汉滨区仲裁院着力开展“柔性执法,情暖汉滨”活动,坚持案后回访制度,坚持创新之路,不断探索“柔性办案”路径,为群众提供暖心、优质服务,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案件管理方面,规范案件送达程序,以电话和直接送达方式为主,减少公告送达次数,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做足庭前准备工作,开庭前短信提醒仲裁员及双方当事人,并及时做好庭前相关准备工作,保证程序上合法。西安某公司因业务量减少裁员,相继与王某、张某等4人解除劳动合同,但未向其4人支付经济补偿金。汉滨区仲裁院院受理此案后,先对案情进行了逐一了解,后通过开庭审理、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由西安某公司分别向4位当事人支付了经济补偿金。
规范庭审模式,制定了规范的庭审过程,对庭审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改变了过去庭审诉讼化的倾向。严格对案卷进行评查,规范卷宗归档,形成月评查报告。
两年来,汉滨区仲裁院坚持以服务民生、提高效能为核心,从职能、服务、文化、作风等方面持续推动调解仲裁行风建设,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办案原则,把多办案、办好案、办标准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组建不到两年的汉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立案536起,调解386起,裁决123起,为当事人找回经济补偿3866多万元,调解率达到70%以上没有案件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
与此同时,创新了仲裁制度宣传方式,建立了汉滨仲裁微信群和网站专栏,开展案件探讨,交流办案经验,每天推送最新法律资讯和实用案例,普及仲裁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依托《汉滨仲裁》,开拓办刊思路,使其成为领导的参谋,人事干部和调解组织的助手,用人单位和务工者的指南。对具有全局性、重点性、代表性的案件及时向相关领导报送送阅件,供领导决策参考;对具有集中的、普遍性的案件发送仲裁建议书,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防微杜渐。
汉滨区仲裁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作风建设纳入全区仲裁员培训班课程体系,通过对讲话精神的解读、典型案例剖析,在思想上给仲裁员提提醒,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全区400余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分期分批集中培训,持证上岗,提高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能力。提高企业劳动纠纷预防调解能力,持续开展“仲裁员进企业”服务活动,每名仲裁员(含兼职)驻点帮扶10家以上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和工作机制,将企业用工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通过努力,劳动人事争议走信访缠访的人少了,走仲裁依法维权的人多了。劳动人事争议效能的发挥成为创建“平安汉滨”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汉滨区仲裁院在新时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通过开展柔性执法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为创建“平安汉滨”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