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动态 > 正文内容

“十年帮扶”让王家河变身“旺佳合”

——市人社局在包联村王家河村举行2023年度新民风倡议活动

作者:胡名才 汪玉函 张卓华  发布时间:2024-01-02 10:23  来源: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日前,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所包联的紫阳县蒿坪镇王家河村举行了“十年帮扶结硕果,乡村振兴旺佳合”为主题的一场别出心裁的新民风倡议大会,向全体村民发出支持村域发展、争创“旺佳合”家庭、参与文明交通的新民风倡议,现场200余名干部群众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一起感受到了王家河村的十年巨变。

“旺佳合”是王家河的谐音,是村“四支队伍”落实蒿坪镇党委、政府提出“近期抓环境,长期抓产业,常态保稳定”工作任务的具体细化。倡议农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环境上“佳”、家庭和“合”的新民风目标。2023年度实现“旺佳合”的张永祥家庭是王家河村有名的“产业脱贫示范户”,在过去的十年里,张永祥一家因茶致富,把一片片荒地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用执着和汗水让“绿叶子”变成了“红票子”。驻村工作队在了解到张永祥一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缺资金和技术时,因户施策地解决了资金难题,落实了产业奖补,驻村工作队还邀请茶叶专家亲自上门指导茶叶种植及管护技术。包联帮扶部门连同村“两委”帮助他家养羊、养猪、改造密植茶园20余亩,自2016年起,张永祥一家的年均收入超过8万元。

自2014年起,市人社局便包联帮扶王家河村,十年如一日,在王家河村的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完成了初心传递,使命接力,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王家河村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席本次活动的安康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王坤动情地说:“十年前,我作为市人社局派驻的第一任‘第一书记’来到王家河村时,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心中挥之不去的是担心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在我踏上王家河村的土地时,见到了一班团结奋进的村干部,接触到满眼笑意热情热心的群众,这份不安的心绪顿时不见了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暗下决心一定要摸清底子、找准路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顾安康市人社局和王家河村携手走过的十载春秋,昨日合力攻坚的情景犹在眼前。

王家河村在蒿坪镇的东北部,过去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土地零散稀少,产业落后,村民饱尝环境之困和贫穷之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十年间,市人社局接连选派了8届“第一书记”,选配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以滴水之功践行“真帮实扶”四字箴言,以实干彰显担当,拿汗水赢得真情,用成果铸成荣誉。从通水、通电、通路,产业发展到消费助农以及人居环境提升等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展现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气象。

村带头、众协力,共襄产业兴旺。“好生态”是王家河村最大的优势,但“山多地少”,也成为了该村发展的掣肘。市人社局开展帮扶以来,通过协调项目、招商引资、盘活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展。2019年,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与论证,决定以“硒”为媒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快速推进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建设,全产业链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水美、鱼肥、人富的景象已逐步显现。每年年关将至时节,驻村工作队就立刻变身“驻村销售员”,线上、线下齐开工,多方联系客户,开辟销售渠道,联系多家单位帮扶购买,既巩固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富硒茶”是王家河村最具特色的产品和主导产业,因境内海拔较高、土壤富硒且昼夜温差大,很适宜种茶,村民家家户户也都有种茶的传统。每年的春茶季,包联单位市人社局都会组织单位同事和爱心企业到村开展消费帮扶,帮助茶农、茶企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增加茶农的收益。仅2023年的前三季度在王家河村开展的消费帮扶活动中共采购包联村农副产品近20万元,大大缓解了村里农产品的销售压力,不断推动王家河村产业、产品市场化,助力包联村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为王家河村高质量发展和“和美乡村”建设打牢了产业基础。

十年间,陕煤集团真硒水工厂、安康新森凡农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县康兮寿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近5家企业在王家河落地投产,主导产业茶园面积发展超1000亩,菊花、富硒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扩大,集体经济渔场养殖杂交鲟、匙吻鲟、鲤鱼、草鱼超2万尾,年销售额达20万元。如今的王家河,新社区工厂、渔业园区接连建成,驻村企业持续增加、产业设施不断完善。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幅充满“乡愁”气息的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

强基础、重管理,共创环境上佳。扫净院子迎贵客,整洁的环境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文明新风的基础,更是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十年来,围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村“四支队伍”达成“三抓”共识,即“抓实宣传教育、抓实组织领导、抓实重点工作”,围绕“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创建目标,率先启动了核心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抓示范点、示范户、示范带来辐射带动全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在了全镇前列。在市人社局的大力帮扶下,入村道路、休闲广场、河道整治、绿化花坛、垃圾站点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落地,路管员、林管员、水管员、河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管理有效,群众扫干净、摆整齐、讲卫生的好习惯逐步养成,并自觉自愿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来。特别是今年来,王家河村集中拆除乱搭乱建棚舍4处,落实旧房改造两户,全村清运公路塌方3000余方,新安装垃圾池5个,新增加垃圾桶20个,建绿化带1500米,改造提升小广场2个,铺设草皮300余平方,绿化村主干道2.5公里,亮化生产道路2公里,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今年3月市人社局同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植树延青山 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新栽樱花树50余株;8月份为村里产业路新安装路灯20盏,11月份帮助修缮了村活动室等因灾受损房屋。一系列真心实意的帮扶+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抓实干的攻坚,让方寸庭院升华、乡野村庄蜕变。

保民生、解民忧,共筑家庭和合。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王家河村村民的“急难愁盼”一直牵挂在市人社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心上。为了保障民生,倾听王家河群众呼声,化解群众矛盾,市人社局长期实施结对帮扶措施,每年开展“入户走访听民意、问题排查惠民生、矛盾化解暖民心”行动,让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走亲戚,及时解决“小问题”、化解“小矛盾”、获得“小幸福”。驻村工作队实行每年两次遍访,建立为民办事台账,与村四支队伍一同化解具体问题。村中汪大姐曾因纠纷致使生活困难,历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对她悉心关怀,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为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发放生产资料帮助发展种养产业,产出的部分土鸡、茶叶等农副产品通过消费帮扶采购,为家中的两个孩子联系培训机构并介绍工作,逢年过节还经常走动,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矛盾,也化解了思想包袱,干部群众走成了亲戚。汪大哥虽身患疾病,无人照顾,但心怀一个“小梦想”--养大10头牛,变卖后在镇里买房。今年的一场突发疾病差点让梦想破灭。4月下旬,汪大哥突感腹痛,驻村工作队把他送到市级医院及时救治,经过2次手术和60天的住院治疗,终于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面对高额的治疗和后续疗养费用,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通过市慈善协会、市医保中心、市中心医院的救助项目,解决了大部分治疗费用,又通过紫阳县“三类人群”绿色通道和民政救济解决了余下款项,最后通过村委会协调,由卫生室负责后续换药等治疗。如今汪大哥能为了他的“小梦想”继续奋斗了。如此种种的“小事”十年间在王家河不断上演,从入户走访到办事服务,从信访纠纷到夫妻矛盾,从扶贫救困到临终关怀,无论老人还是学生,残疾还是健康,产业大户还是困难家庭,市人社局和驻村工作队永远是王家河村民的知心人和热心人。

十年驻村帮扶让市人社局与王家河村血脉相连,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件件办成的实事,一个个落地的项目,都化为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这些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也印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奏响。下一阶段,市人社局还将推动定点帮扶再提质、产业振兴再提效、三产融合再提速,聚焦乡村振兴总目标,做大“共富”蛋糕,全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