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在全省人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1月23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卫莎莎围绕劳务品牌培育工作现场交流发言。
2024年,安康市人社局通过广泛挖掘、多方培育、重点打造,大力实施精品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程,不断将劳务品牌转化为创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赋能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累计培育劳务品牌13个,创造劳务收入198亿元。
坚持聚合力,一盘棋实施劳务品牌培育。着眼安康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强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劳务品牌培育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市政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聘请116名专家建立市级劳务品牌专家库,赋能劳务品牌建设。强部门联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安康市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按月调度推进情况,每年筹措3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劳务品牌培育。强产业带动。把恒口缝纫工劳务品牌纳入毛绒玩具产业链,安康美厨、汉阴小吃等劳务品牌纳入富硒食品产业链,高新电子工劳务品牌纳入消费电子产业链,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提升劳务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挖潜力,助推劳务品牌提质增量。将技能培训嵌入特色产业链,通过“三个一批”探索劳务品牌培育新模式。特色培训培养一批。按照“党政主导+基地培训+龙头带动+定向就业”模式,围绕修脚、建筑、美食、缝纫等工种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就业稳定性。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2家,人才培训基地4家,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17.21万人次,发放职业等级证书2.85万人,高等级职业技能证书2294人。技能竞赛挖掘一批。组织劳务品牌参加各级赛事和交流活动,挖掘选树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帮助劳动者实现从“盲目流动、零散务工”到“定向输出、技能就业”。累计培育“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2个国家级劳务品牌,安康家政嫂、旬阳建工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荣获“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平利茶农、高新电子工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获得陕西2024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形成了“塑造劳务品牌、消费劳务品牌、热爱劳务品牌”的浓厚氛围。师徒传承发展一批。充分发挥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自身优势,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熟带生”,将技术传授给更多从业人员。“紫阳修脚师”劳务品牌带动群众变“手指技艺”为“手指经济”,在全国开办修脚店2.3万家,累计培育修脚企业130家,帮助10万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坚持提效力,擦亮劳务品牌金字招牌。通过规范化培育、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推动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劳务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夯实基础“创”品牌。投资3.9亿元建成西北首家建筑劳务产业园,投资4.3亿元打造紫阳修脚足浴产业园和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组建安康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紫阳修脚协会等5个劳务品牌行业协会,培育12家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做实劳务品牌发展基础。聚焦标准“推”品牌。积极引导协会、企业等制定劳务品牌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紫阳修脚师、安康家政嫂、汉阴大厨3个劳务品牌已制定行业标准,实现劳务品牌有“标”可依。扩大输出“塑”品牌。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产业园区和零工市场、劳务协作工作站为载体,多渠道促进从业人员高质量就业。安排专车专列“点对点、一站式”输出,让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更稳定、权益有保障。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2万人,通过劳务品牌实现创业就业31.94万人。
下一步,安康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持续在劳务品牌培育上深耕细作,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壮大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的特色劳务品牌,真正实现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强一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