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安康市人社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实施人才振兴大战略 书写人才强县大文章

作者:杨志贵  发布时间:2019-08-19 08:38  来源: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紫阳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汉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意寓“紫气东来、阳光普照”。近年来,紫阳立足县情实际,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按照“人才强县”战略,实施“百千万”人才振兴计划培养“百名优秀拔尖人才、千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万名实用技能人才”,全面实施以修脚足疗为重点的五大技能人才免费培训,以人才优先全面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搭建平台,种下梧桐引凤凰

紫阳抓脱贫攻坚、陕南移民开发、秦岭循环发展、苏陕扶贫协作以及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农民工等人才“返乡创业”试点县的重大机遇,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理念,紧扣“产业强县”实施“五个一批”战略。积极鼓励一批在外创业人才返乡创业、引进一批技术(带回一笔资金)、扶持一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带动一批主导产业,吸引一大批城乡劳动力就业,造就一方百姓安身立业,引领脱贫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打造紫阳县城电子商务服务创业孵化和紫阳蒿坪双星社区农贸市场创业孵化“两个基地”、搭建乡镇(社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为返乡人才创造条件;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人才到全县20项重点项目挂职锻炼;引进100名领军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组织100名民营企业家等专业人才走出去培训学习;新聘紫阳发展智库专家顾问20人,引进西安交大等高校科技人才25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筑巢引凤。其蒿坪硒谷创业园,红椿、毛坝、向阳新型社区工厂,高桥“两远”(郑远元修脚社区、李远权社区工厂)以及县城“两园”(万都创业园、电商孵化园)等已吸引一大批返乡人才圆梦创业。先后引进毛绒玩具、鞋业服饰、电子和产品加工等40个优质项目入驻城镇移民安置社区,带动就业3000余人(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受益人群超过10000人。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茶王”孙洪军、“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 康俊钦、陕西“自主创业明星龙伦增、“山野猪养殖大王”全国“创业之星”覃沛亮、“紫阳十万微商大军”创建者林红梅以及王思兰等500多名基层妇女创业人才。这些优秀人才进得来、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他们在一线锻炼,能力在一线提升,本领在一线体现、作用在一线得到充分地发挥,为紫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创新机制,天高海阔任雁翔

紫阳围绕培育发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人才超市”转变 ,建立不同单位(企业)间各类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补充机制开展以政府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机制。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人才创业优惠政策 ,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对各类有功人才进行重奖。开展“企业技术能手”、医护人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年”、“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评选等活动,定期召开企业人才工作现场会、举办人才工作巡回展览、摄制人才工作专题片,广泛宣传表彰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基层人才荣誉感,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和交流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以优惠的政策、真诚的感情、美好事业、适当的待遇留住各类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了他们扎根基层长期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努力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的活力竞相迸发。与此同时,为大专以上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遴选紫阳籍大学生到政府机关实习,使其更快地了解紫阳政务和社情民意,开阔视野、锻炼才干,逐渐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为紫阳人才队伍建设注入生机,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乡村振兴,能工巧匠恋本土

紫阳坚持以有用即人才、需要即人才、创造即人才的农村实用人才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不断加强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实用人才相对分散的特点,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按照科技推广、能工巧匠、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建立农村乡土(实用)人才信息库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及时吸收补充各方面涌现出来的新型人才,将年轻、有素质的乡土人才发展成党员,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保证农村人才队伍的先进性和年轻性,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将纳入全县17个镇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积极引导组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加强联系和交流,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规范化。紧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工程”,坚持培养与使用、普及提高相结合培养出一批茶叶加工采摘技术、蔬菜种植、山林经济、渔业养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能工巧匠444人,其中传统手工业231人(藤条编织130人),其余工业82人、农业66人、建筑46、服务业19人。涌现出培训百名“绣才”的刺绣培训师曹爱林和独具匠心的“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紫阳民间工匠石雕艺人黎成生等能工巧匠和乡土人才。为紫阳县的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授之以渔,技能人才创品牌

紫阳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列为提高劳动技能、解决城乡就业、加快精准脱贫和富民强县的头等大事,把人才技能培训写进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连续五年将《加强人才技能培训的意见》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整合人社“劳动就业”、教育“人人培训”、扶贫“阳光工程”、农业“雨露计划”四大培训资源,按照不同类型人才特点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开展对大学生的科技创业、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自强创业,妇女的巾帼创业、新生力量的青年创业培训;开展在职公务员网络培训、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乡(镇)社区(村组)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新招录人员、安置复原退伍军人的上岗前培训形成政府主导、人社部门主抓、人才技能主管、各类培训机构主办,政企联合、部门配合、县镇村紧密结合、齐抓共管的人才技能培训新格局。按照“培训机构+政府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等)+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实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学费免日用品费、补助交通费、稳就业稳收入“三包两免一补两稳”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出“组织、培训、安置、维权”四位一体“一条龙”技能人才培训的创新“紫阳模式”。该县累计投入4500万元,开展修脚足疗、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色烹饪、职业茶农五大技能免费培训500多个班次,培训学员4万余人;开展以茶产业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2.9人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000人次;镇村(社区)基层各类人员业务培训500余人次。特别是培训的3万余紫阳修脚技能人才,带动4万多人从事修脚行业,在外开修脚店8000家,年创经济收入20亿元,他们身怀“脚”技、“脚”踏实地闯天下,成为顾客消费者喜欢的“香饽饽”。从而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滚动辐射效应。“紫阳修脚”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脱贫“紫阳模式”国家人社部评为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列为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入选全球首批百名最佳减贫案例荣登榜首,成为膺冠全国的就业品牌和技能人才脱贫的一面旗帜!


分享到: